在一处青草依依的空地上,鲜花身着彩色的衣裳,随风飘扬。一张张座椅上,面带笑容的人儿,注视前方。他们眼帘中,一对新人,屹立在平台之上。新娘身披华丽的婚纱,在一副精致面容的衬托下,摄人心魂。新郎目不转睛地看着新娘,像呵护无价之宝般,紧握新娘的手。
这是我向往的婚礼,可惜它,还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下午,安静许久的闺蜜群,突然有了消息。
我点进去一看,原来闺蜜Y发了一个美团链接。
一个优惠活动,需要我们动动手指,为她助力。
奈何,我是个早已不点外卖的,奇葩之人。外卖APP就像是个过客,在很久以前,就彻底地,消失在了我的生活中。表达了自己的爱莫能助后,我便退出了微信界面。
之后,我又看到许多条消息,蹦了出来。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再次进入了微信。原来,是两个隐秘很久的闺蜜,也出来冒泡了。
大家有的没的聊了起来,聊着聊着,话题突转,就跳到了结婚。
闺蜜Y询问我们几个,什么时候好事将近?
我发了个苦大仇深的表情,附加一句“估计是不会有了”。心里想的是,母胎单身,加长期呆在全是“杨门女将”的环境里。脱单都成了大问题,又何来好事之说。
大家的答复都大同小异,除了一位由于学业,暂时无法考虑。剩下的,都是期待结婚,却投身无门的单身狗。
我们憧憬着婚姻,却始终遇不上对的人。
闺蜜Y在今年四月份之前,还是个被呵护着的女王大人。在我们看来,她和男友的感情,如胶似漆,甜腻无比。可谁又会知道,在无声无息中,早有人已散了心。唯留一个依旧如故的假象,自我欺骗,自欺欺人。
在一次无意间,闺蜜Y看到了男友手机里,和别的女生聊天的信息。一开始,她只是瞥到一眼。不知是过于自信,还是无关痛痒。男友竟然将手机给了闺蜜Y,让她查阅聊天记录。聊天内容里,并没有出现什么敏感的信息。只是一些男友向女生,吐槽各种事情的字眼。
这多么像偶像剧里的老套情节,我们总说这样那样的剧情,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殊不知,它偏偏就是这么地任性,不请自来。
闺蜜Y并没有表现出过激的反映,她等着男友,给自己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然而,男友什么也没说,只是表现出了一副坦荡的模样。他不知道,感情中,最可怕的就是沉默不语。如果连解释,都认为可有可无,那还有什么可以留得住?
闺蜜Y的内心波澜起伏,思考过后,她和男友平心静气地谈了一番。这一谈,才让她知道,在男友的心中,他们的未来已逐渐渺茫。
男友想要回家乡,闺蜜Y想呆在现在的城市闯一闯。男友的家人,希望他们能定下来,而闺蜜Y觉得还早,不想彻底地被束缚。男友甚至自嘲,自己在闺蜜Y的心中,也许没那么重要。
这些都成了男友自圆其说的各种理由。可他却忘了,体会闺蜜Y的挣扎和纠结。
闺蜜Y忽然发现,他们之间,或许从没真正地相互理解过。闺蜜Y考虑过把男友带回家见父母,也明白,总有一天,她会回到家乡生活。她以为,他男友会体谅现有的决定。却不知,他们只是在各自以为。
情感中的自我认为,胡乱猜想,是最致命的毒药。轻者,一番争吵;重者,不欢而散,各奔东西。
男友不知道的是,闺蜜Y幻想过无数次,和他步入婚姻殿堂,幸福绵长的画面。
然而,一场甜蜜的爱恋,终是风流云散,天各一方。
我们从不曾轻言不婚,只是岁月流走得太快。
一到了一定的年龄,催婚大军就会三五成群地,蜂拥而上。在他们的想法里,总是老旧地认为,在适合的年龄不结婚,那之后想结就难了。可他们却无法知晓,不是不想结,只是还没遇到人,岁月已经悄然逝去了。
闺蜜H一毕业,就被父母安排着,参加各种相亲。明明也就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硬是被架着成了个恨嫁的大姑娘。她相了一个又一个,和相亲对象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她逼着自己去接触,试着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毕业三年的她,依旧单着。所谓的相亲,不过是混了个眼熟。分别过后,仍旧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我们想要结婚,可谁来承载那无处安放的心?
这几年,身边的许多人都结婚了。朋友圈里,不是这个晒儿子,就是那个晒女儿。回看自己,依然是只放养着的单身狗。
还记得,闺蜜妈妈说过的一句玩笑话,她说:“你们这一群朋友都不结婚了吗?怎么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我们听到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笑了。内心想回答的是:“阿姨,不是不结,是连结的人都还不知道在哪里。”
结婚从不是儿戏,不是想结,就可以随便找个人,草草了事。有多少人谈及婚姻,露出了后悔、遗憾的情绪。有人把婚姻,比作爱情的坟墓。那是因为,婚姻生活,让她丧失了自我。可也有人,把婚姻经营成了梦幻甜蜜的保鲜盒。比如杨绛和钱钟书,那相濡以沫的爱情。
我们从不惧怕婚姻,拒绝爱情。我们只是希望找到一处安详之地,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