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宁死不屈的时光就是青春
好久没有写少平了,今天再为他提笔时我想到了赵雷的一首歌《青春无处安放》,不看歌词只看歌名,送给这篇文字的主人翁,或许是孙少平、或许是完成学业后的你们。
对于渴望知识的孙少平而言,高中毕业回到农村当老师是很好的一件事,不但能继续他喜欢读书的习惯更能为家里出一份力;因为兄弟润生仗义的离开 老师的名额就给了他,他这老师一当就是大半年,可是事事都有变数,舒心的日子也就这么半年;学校合并后当不成老师的他又陷入了困境,这困境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家人是爱他的,虽然嘴上不说但事事都在为他考虑:因为读过书不甘心当农民,从来没求过人的哥哥去求队里让他当会计、默默无闻的嫂子去求从未打过交道的刘根民想办法让他继续当老师。
少平本人呢?不想做会计,也不想留在农村里。从上学开始他就幻想着有一天扒着火车去很远的地方;在当老师的阶段,晓霞准时的《参考消息》和他自己借的一些书又让他知道了很多关于“外面世界”的事情,所以失业的苦恼又让他蹦出了扒着火车去远方的想法;他不甘心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农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有文化有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但又不愿意受农村的局限;如果他没上过学或者他没看过那么多的书,不知道外面还有很大的世界,或许他就不会这么痛苦;可是现在他已经无法老老实实的做农民了,就是想走出去,即使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也愿意出去闯荡一番;
这些也就是兰香说理解他又不知道理解了个啥的原因吧,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
读到这里让我想到的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想法很多、出路也很多,可以在外面闯荡也可以打道回府,但在家长心里回到他们身边就是最好的“归宿”、努力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就是最好的“出路”、就是所谓的“铁饭碗”,他们不曾想只有有本事哪里都可以有好的发展,没有本事“铁饭碗”也会被砸掉。
我们在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的安排中犹豫不决,正可谓:“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但又不愿意受农村的局限”;在家长安排和自己向往的生活里,不知道这一路有多少人妥协,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坚持着前行。我总觉得我们应该有年轻人的斗志,不为金钱或名誉,而是纯粹出于青春的激情去做选择。
(关注微信公众号:yimoke0427,一个热爱读书的江湖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