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头老莫
他乡与故乡
如果再年轻十岁,也许会有很多话要说,而如今却不知从何说起,曾经以为他乡可以变成故乡,而故乡永远是故乡。其实他乡永远是他乡,而故乡却也会变成他乡。
城在换,人在变。
所以有时我们明明人在故乡却如过客,我们心心念念之地已难觅往日痕迹,这是故乡乎他乡矣?
久别好友已无话题可谈,刻意盛情之下的敷衍伤人伤己,游子累累伤痕掩了又掩,于是逃离,游走在熟悉的他乡的角落里,冷然游离却又是放生般的解脱。
罢了,籍醉梦暂且他乡作故乡,人生而何?那堪问他乡故里,故里异乡。悲哉!
城
荔城,独属于我的名字,那是我离家十年,又回到曾经故土,莫名而至的感觉,毫无缘由的定格。
荔波城很小很小,被延绵山势围着,城东听城西鸡叫,城南听城北狗吠,鸡犬相闻人相亲,樟江水在这打个了旋。
于是,秦时便已是秦象郡毋敛县地,宋置羁糜荔波州。因地处黔桂边界,时而属桂时而黔,域名也几经变换。
荔波,依旧是布依语里的美丽山坡,好事者才以满山荔枝许之。
于我荔城就荔城。无缘由,又何须缘由。
水
去荔波就是去玩水戏水耍水的。世间水态千千万万,唯荔波之水可亲可戏可耍。
樟江可游,水春河好漂,卧龙潭荡舟,水上森林踩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水养育着这一方的人。
有水就鱼,有鱼就渔民,荔波的渔民不用船,水浅处裤脚一挽便可放网,水稍深把网抛撒下去,丢上几块石头便游着收网,晚饭下酒菜基本有着落,当然这是以前,现在也仅仅只是我梦里故乡的样子了。
桥
有水就有桥,荔波的桥就像荔波的水一样小巧玲珑,满是人间烟火的味道。无论是有名的大小七孔桥、铜鼓桥,起初也只是为了行人通行而建,所以虽然小巧却没有太多匠气,古朴天然,特别是乡村小石桥浑然天成,这也许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模样。
人,一群古人。
真的,荔波人都是“古人”。
布依族是荔波世居的主体民族,占61%,源于古濮,与壮族同源。我觉得这应该可信,大家都说我是’老广‘,音容笑貌无一不差。
水族也是古越人分支,至今保留着只有鬼师才看得懂的占卜之“水书”,至于真懂假懂已不重要,反正就他们自己懂。
瑶族则是土著民族活化石,聚居在荔波最偏僻的山里,但却是惊人之超前,超短裙/马裤/开放衫/,现代都市流行的服饰,上千年来却是瑶家人地地道道的便装。
还有那月亮山下的能歌善舞的苗族人家,还有……还有零散的侗族。
总之是一群你很少见过的“古人”。不以外喜,常以外忧,动荡年月,马革裹尸,岁月静好,躲进小城成一统,悠然不必入南山。
食
吃货的梦想就是走遍天下吃遍全世界,荔波美食即便不是吃货,错过也是罪过。
臭酸你吃过吗?肯定没有。
那臭酸对于荔波人是个什么样存在你肯定也不知道。
那这样说吧,例如:
四爷下午来我家吃鸡,
不来了,下午还有其他事情。
四爷,下午臭酸,
好,马上来!!!!
书
水书,水族的文字,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孓遗,被水书先生代代相传。 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
水书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在水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中,至今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婚丧嫁娶仍然照水书记载的"水历"推算决定。
别
决别
卅一年华转瞬间,
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
后继频频慰九泉。
暂且以先辈的诗来结尾,我身犹在何以结束?他日身陨难道就可以结束?
于我,荔波,终究是一滴穿透心脏的眼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半缘修道半缘君。
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