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下了一夜雨,闷热的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周六起来,清新而湿润的空气,让人忍不住多吸几口。雨后初晴,碧空如洗,白云悠悠,二十几度的气温,特别适合外出。我们,决定去韶山一日游。
既然去韶山,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喝碗羊肉汤,买几瓶饮料,做好防晒,然后出发!
电动车行驶在灿烂阳光下,我们唯独忘记了一项准备:穿厚点穿厚点!一路上,身着长裤长袖的我们非但不热,反而凉入肌骨。本想拐回去加件衣服,又根据常识以为只会越走越热,就没再返回。情急之下,顾不上难看好看,老公把短袖体恤套在长袖外面抵御风寒。还是冷啊!实在受不了,就在仰韶博物馆停留片刻,看看薰衣草,顺便在阳光下暖暖身子。
休整片刻,再次出发依然难掩瑟缩的寒意,只等爬山时这身穿着刚刚好。事实证明,我们的衣着在爬山时没有成为累赘。
我们来得早,又是雨后韶山,所以极少见到他人。台阶上的雨渍未干,湿滑难行,不过林间的空气却是格外清新,使人忍不住贪婪地吮吸。因为不急,我俩走走停停,倒也不觉得累。中途见到几头黄牛静卧山间,老牛反刍,小牛一旁怡然自得地转悠着。在农业机械化早已普及的今天,耕牛在外界已极少看到——我用手机对着这幸福惬意的牛宝宝一家拍照留念,而它们却不屑看我一眼。看来,是我们打破了山的宁静,也擅自闯入了它们的领地。
过了风岭,山势渐缓,走起来更加轻松。上次来得太晚,只到达风岭,这次我们决计要继续向上攀登!走走停停,发现此行路上只有我们二人,外加几头悠哉游哉啃食鲜草的黄牛。不知怎地,忽然想起了课文中的王二小:王二小啊王二小,你的牛儿还在山坡吃草,你的英魂可否安息故里?
人少,牛多,牛粪遍布上山的小径,在雨水浸泡下,不觉令人游兴大减。我们必须心无旁骛地躲过脚下的牛粪,小心翼翼地踟躇前行。若不是为了前面更好的风景,真想就此打住原路返回。
终于隐隐约约可见云门寺了!林深叶茂的山谷间不时回荡着“南无阿弥陀佛”的梵语歌,令人瞬间心底清静无私。只是松下未见练功的“童子”,采药的师徒,可否还在山中?
路越来越难走。云门寺下,杂草没过头顶,砖铺的小径已到尽头。此刻只能顺着黄牛趟过的路径前行。除了泥泞不堪,露水还打湿了衣衫。
云门寺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向西北方向出发,前往“韶峰叠翠”观景。这一路,人迹罕至,灌木丛生。老公专门找来一根木棍,既当手杖,又可用来打落前方沾衣欲湿的露水。饶是如此,我们的衣裤还是被多次浸湿。不知名的野花,有红有白,点缀着我们的视野。
终于来到了仰韶亭!冬日里寂寥的小径已被葳蕤的灌木所覆盖。披荆斩棘地趟过去,大美风景就在眼前!
我站在仰韶亭的座椅上,环顾四周,举目远眺,东北方向,郁郁葱葱,层峦叠嶂,就是传说中的“韶峰叠翠”!雨后天空澄澈如洗,白云丝丝缕缕,巍巍青山连绵起伏,果然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隔空向南张望,一块儿巨石突兀崖边。据说那里曾是渑池最险要的景点——老虎嘴(或名“虎跳崖”)。去年冬天踏雪而来时,顾虑天险不敢前去,今天,我们决计前往!
去往这个野景点,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好在探险的人们在丛林石缝间踏出了一天泥泞小径,这使我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至理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沿着山石树根七拐八弯,眼前豁然开朗——这最险的景,我来了!我们来了!
远看狭长突兀的岩石,似乎无路可达。近距离端详,发现岩石面积其实挺大的,足以容纳七八个人站立。且石面牢固平整,视野十分开阔,中间还有作为台阶上下的石块儿。否则,如此胆小的我决不敢造次登临。由此感慨,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得到最真切的感受。
攀越了最险的峰,领略了最美的景,呼吸着最纯的山林气息,我们,开始返程。风岭之下,举目望苍穹,蓝天,绿树,白云,和着百鸟的鸣唱,使人留恋再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