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春天我与同事一同到贵州省西部旅游,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旅游,也是第一场真正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场旅行我们游览了贵州西部五个主要风景名胜区,历时七天,回到贵定五个人共剩3块7毛钱。
九十年代初,最好的公路就是柏油路国道线,时速40公里左右,通往县镇的是黄沙铺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随处是积水的大坑。
我们单位每个乡镇都有工作站,经常下乡。单位公务用车仅有一辆绿色吉普车,俗称“反邦皮鞋”。开吉普车的是年轻的刘师傅。刘师傅年轻气盛前面有车必超,我经常被颠簸的狂吐不已。我下乡常常是接近目的地就申请放我下车,宁愿自己走一段路,也不愿意多坐一会车。我很害怕坐车。
听同事们规划旅游线路时很心动,但是想到自己晕车后的难受劲只好打消同行念头。
我工作之前没有正经参加过旅行,这次西部游对我有着巨大的诱惑。看见大伙出发前的兴奋场面,我经不住劝说和同事一起上路了。
我没有一件行李,他们说需要再买;我没有给家人说过要去旅游,他们说找个熟人通知一下家里(那时候只有单位有那种拨号盘的电话,普通人家没有电话的,联系人靠走路 ,费了好大劲找到一个邻居请她帮忙告诉爸爸“我和同事去旅游了”),我没有带钱,他们说借给你。
我穿着头一天同事张姐垫钱新买的一双枣红色平底皮鞋,一件夹克衫一件衬衣,一条单裤,兜里揣着还张姐的七十元买鞋的钱,空手空脚和哥哥姐姐们上路了。
第一天早上,我们在汽车站坐客车到贵阳客车站然后换车到织金县。从早上九点多钟从贵定出发到贵阳接近12点了,同事在车站随便买点吃对付一下,我不敢吃一点东西,一路颠簸到织金县已是下午六点多钟了。
我们从黔南来到黔西,我也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我一路不停的吐,把胃倒空后仿佛身体里有取之不尽吐之不竭的水似的,不停吐清口水。到织金县城同事说我只剩下半个人了,我的身子在夹克衫里晃动,感觉头重脚轻的。
同事织金县的同学接待了我们一行人,在饭店给我们接风。特意给我点了竹笋炖土鸡补养身体,喝了暖暖的竹笋土鸡汤,我很快恢复了元气。
晚饭后热心的安排到歌厅唱歌跳舞,吃完宵夜已是第二天凌晨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睡到自然醒,三女两男年轻人直奔旅行首站织金洞。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县城东北23公里处,是贵州旅游线上最璀璨的名珠。织金洞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高位旱洞,洞内岩溶生长独特,景物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千姿百态,精妙绝伦。洞内空间开阔,地形起伏迭宕,岩溶堆积物达40多种,囊括了世界溶洞所有的形态类别。洞内遍体洁白,高17米的“银雨树”以及形态各异的“塔松”、“卷曲石”、“穴罐”、“鸡血石”等堪称稀世珍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河科研价值。有诗曰:“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景区内只有寥寥几波游客,洞内行走照明靠导游手中手电,我们紧紧跟随导游在微弱的光线下摸索前行,导游随时提醒注意不要碰到头,还是几次被低矮的洞壁撞到头。
导游每到一个景点先开启照明灯,让我们自由观看后再详细解说。解说词不乏编造的神话,在彩色灯光投射下我们也仿佛置身于神话故事中。
我们在洞内流连忘返,洞内不允许拍照,仅有几处石钟乳可供游人触摸,同行的有摸着不舍放手的,试图记住每一处叹为观止的景观,频频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参观完打鸡洞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我们一路向南,奔向天星桥景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