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2020-10月份
上周花了大概3天的零碎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当时只是在kindle上简单的记录了一点,整体的感觉其实书上讲的道理并不多,也很容去理解,本周花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算是对读过的书有个交代。
序言
-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几种方式
- 粗暴型:打骂、恐吓、威胁、埋怨
- 温柔型:光荣榜、贿赂、奖励
以上两种都不是本书推荐的,本书推荐的方式叫:情感引导。本书认为以上两种都有一些弊端。
第一章 管教孩子常见的难题:情感引导能帮你做什么?
原文: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的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
这个我感觉只存在于理论层面,特别是目前我儿子已经8周岁了。很多历史的原因,要完全做到这个状态,现在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已经学会了怎么回答,是父母期望的,高兴的。从而不能真实表达自己。但是这个方向是没错的,尽量的通过一些技巧或者方法,让他可以自由轻松的表达。这个具体方法,后续会有介绍。
原文: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
- 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
- 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
- 密切关注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感情,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做了解他们良好的机会
- 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好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 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 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 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 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 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 提前让孩子知道怎么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这10条内容,初次读起来,感觉比较水,有种只给鸡汤不给勺的感觉,就是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怎么做到却没有那么容易。不过其中有几条,我感觉结合自己的经历,还是比较有用的。
原文: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服务
这块我没有get有效的内容,只是描述了一下控制型和放任型都不好。简单说就是当孩子淘气的时候,不要去吼他们,也不要放任不管,要理解他们淘气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误区二:轻视、低谷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案例一:孩子说饿了,妈妈回答“怎么可能会饿,一个小时之前刚吃过饭”。
案例二:孩子玩秋千,从秋千上甩了下来,但是是落在草坪上,所以并不会太严重。有一些父母的反映会是:好了,XX,你自己站起来吧,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许父母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不要过于娇气或者养成爱哭鼻子的毛病。
案例三:孩子胆小不敢独自去公园,这时家长说:“你已经是男子汉了,应该能自己走到公园,加油,别停下”
案例四:家长对恐惧游泳的孩子说:“尽管往水里跳,不要担心,我会抓住你的,你要再不跳,我就再也不带你来了”
这块感触还是比较深的,案例一如果是一个大人和你说饿了,你的反映不会是轻视。父母应该重视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包括 痛苦、羞耻、内疚以及愤怒等等。只有父母去重视和理解这些情绪,才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恰当去处理这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长大之后面对生活中的工作和情感上的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学会和他们平等的去感知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才能避免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核心还是要 理解、判断孩子的真是想法。
案例三和四,其实在我对孩子的经历中出现过。现在回想起来,做法真的非常欠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孩子一起克服恐惧的原因,而不是强制让孩子去面对,虽然有一定的几率他们能克服恐惧迈过这个坎儿,但是也是一种非常粗暴和低效的方法。重视孩子的情绪,和他们一起去面对和表达这种情绪,才是恰当的方法。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大多是时候,是这样的,你只要怎么怎么样?我就给什么什么。。。其实这个本质是不对的,本质应该是: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买的玩具,只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爱你,希望你开心而已,作为增强亲子关系的方式而已。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案例:孩子正在和妈妈正在咖啡馆里吃晚饭,期间孩子不停的敲打桌子。妈妈严厉的说:“立刻给我停止,吃饭的时候不能敲桌子”。安静了几分钟,孩子又开始敲桌子,妈妈接下来说:“你再敲一下试试看,再敲一下就到一边罚站去”。
让孩子合作的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内在能动性,要让孩子因为自己受益而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因为他们收到了威胁或者逼迫。
案例中妈妈的意思是:你再敲桌子,我就会给你颜色看看。那么这个时候,孩子从中唯一学到的道理就是:害怕母亲发火或者失去关爱而不得不顺从。之后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想要如愿以偿,就必须先服从父母的指挥。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找出敲桌子的根源,是已经坐烦了,还是时间太晚了已经累了。而不是着急的去惩罚。去和孩子讲为什么不能敲桌子,比如容易把东西打碎,影响别人就餐。另外如果是坐烦了,可以带她出去走走或者给他一支画笔,去做会其他的事情。
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 2岁的孩子带着去餐厅吃饭,是不能期望他可以顺从父母的心愿安安静静的坐着,这种就叫不切实际的期望。父母这个时候不断的喊叫:“住手,停止。。。”等等或者放任不管任由孩子在餐厅里来回跑,都是不对的,2岁的孩子你就要按照2岁的规矩来:给他提前准备好他的小玩具或者陪着他做一些他喜欢的小游戏。同样也是要顺势而为。
- 如果父母把自己的问题和期望强加给孩子,那么教育孩子的过程将不再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而是会让父母和孩子都陷入焦虑中
无视孩子的天生的性格
- 能解决孩子所有的教育问题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父母必须判断哪种方法是适合自己孩子的
- 时常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孩子?有没有用消极的办法来驱逐他们
第二章: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要进行感情引导
原文中说了很多,但是总结起来核心是:当你去照顾他的情绪、尊重他、和他温柔的表达,他会学会并用之到他的成长过程中,这里边不但有他学会了你的情绪表达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替别人着想。这个的目标是:培养出坚强、合作、有责任感切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
建立情感的纽带
- 和孩子之间的亲密程度,是所有互动的前提条件。父母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对彼此的关系产生影响,不是加深就是削弱。父母要重视沟通的艺术,在每次互动之前,都要问问自己:“我即将要做的事情和要说的话,会不会增进我们之间的情感,并且有助于他现在和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 孩子不乖的时候,正是需要父母的知道和支持。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大发雷霆,就会伤害到亲子关系。其实往往我们仅需要1分钟就可以弄清楚孩子的需求。首先要正视孩子的情感和需求,然后提前告诉孩子你的期望,这样可以让孩子调节和控制一些情绪,
陪孩子玩的重要性
- 一旦孩子看到大人尊重了自己的一件,他们心里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就会得到削弱。给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得到了重视,而一个受到重视的孩子更愿意与人和睦相处。
提供选择
虽然条件和规矩都是父母规定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适当赋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以便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能自己做决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等于是在跟孩子说重视他们的意见,这会增强他们的信心。
同情的力量
- 这本书的核心和情感引导的成功的基础都是 同情。
- 同情其实很简单,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把家长放到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然后再做出恰当的反映。
- 同情孩子的情绪,能让消极的情绪很快都过去。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播下种子
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是怎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比如准备带孩子出去吃饭,可以提前和孩子说到时候不能乱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还可以提前带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或者一本书。
观察和判断
-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
关注
。 - 观察和判断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了解这些之后才能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聆听
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或者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你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
同情
同情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你能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的话,这种消极的情绪会更快的消失。
当我感到有人理解我的时候,我就不会那么有敌对情绪,也更愿意和人交流。儿童和成人在这点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其他的读后感:
孩子就是孩子,他需要时间来学习,他未来的路还很长,不比那么焦虑与急躁,给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会认同、同情一个孩子在他的年龄思考的方式,顺势而为的去引导孩子,比其他任何方式效果都要好。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个很重要,尊重他,这是能顺势而为的基础。
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是对孩子成长最终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