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0——第一篇 想挣大钱的老妈
一生没挣过大钱,挣大钱成了老妈一个深深的心愿。
老妈上班时,因为是医生,工资相比许多同时代的女性高一些,69元。但就是这69元,老妈一挣就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后,老妈的工资才逐渐涨上来。但是,由于老妈退休早,退休后的工资也不高。
退休后的老妈,赶上改革开放,看见那么多人下海挣钱,实有不甘。于是寻找各种时机和商机,准备挣大钱。
老妈做过药店的坐堂医,帮包子店蒸过包子,到过个体医院补差,但老妈觉得这样都没有挣到大钱,于是,老妈挖空心思地想挣钱渠道。
1、 出租房间做豆腐
老妈住的房间是六楼,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下楼不太方便,二00七年,我为老妈和老爸买了一处住房,是一楼,有地下室,还有一个小院。
老妈老爸住着这个房子,也感到非常舒适。可是有一天,老妈若有所思地对我说:“昕呀,我有一个想法。你看我住这个房子这么大,这么多房间,也住不过来,挺浪费的。最近我发现,这个小区没有卖豆腐的,我想卖豆腐。”
我一听老妈要卖豆腐,我连忙说:“你都多大岁数了,卖啥豆腐呀?”
老妈神秘地说:“我想把咱家地下室租出去,租给做豆腐的,让他们自己做自己卖。我白收房租,你看行不?”老妈得意的样子,好像包租婆已经收到了房租,兴奋不已。
我说:“我的妈呀,不行!你怎么想的呀?咱家地下室在屋里,做豆腐水了吧唧的,还有味,那咱家都什么味了?你和我爸怎么住呀?怎么休息呀?”
老妈坚定地说:“我和你爸能将就,没事。”还补充一句:“这不是个来钱的道吗。”
在我的一再否定下,老妈的租房做豆腐计划没有成行。
2、早市摆摊
后来,老妈家旁边开了一个早晨买菜市场,老妈说:“你买一个摊位呗,可好了,早晨买菜的人特别多,一定挣钱。”我说我还上班呢,老妈说:“你那班有啥意思呀,那个市场可大了,卖啥不行呀!”老妈看我无动于衷,也就不说什么。我以为到早市出摊的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周六我去老妈家,看见妈家地上堆着许多书,旅行小拉车上也摆好了书,我一问才得知:老妈每天早晨到早市上去卖书。一元一本。我说:这不是收破烂的价吗!老妈得意洋洋地说:“收破烂多钱,几毛钱一斤,我的书,一元一本,我卖的是知识,不是破烂。”
因为早市大家都去买菜,买书的人也不多,所以老妈的收入也很微薄。但老妈还是乐此不彼,每天照常出摊。
几个星期后,我去老妈家,问老妈生意如何?老妈说:“不行了,老了,今天去卖书回来,坐的小垫儿没拿回来,兜子也丢了”。看来,老妈摆摊的生意以老妈不中用宣告收兵。
3、制作眼药
挣钱,是老妈心里的一件永不停息的心愿和追求。
即使老妈不出去工作了,但挣钱的念头依然强烈。老妈学过制药,所以她自己做起眼药来。老妈先在自己的身上用,觉得挺好,又送给老同志用,在大家认为眼药不错的情况下,老妈便开始了卖眼药的生意。
老妈不是商人,加之心底存在着慈悲和善良,老妈的眼药并不挣钱。她不算成本,不算我们给她买药的成本,只算她自己花钱的成本,同时还不算功夫。她配药里的贵重药材,如熊胆之类的药品,都是我们买来送给她的。这样以来,老妈的眼药非常便宜,最初只有一两元钱。所以特别受老年人欢迎。她虽然做了许多药,但算起来她收入不过几百元,去掉老妈自己花钱的成本,所剩几乎不多。但老妈还是挺开心,必定还是有了些许的收入。
老妈给她做的眼药起名叫“熊胆拨云滴眼液”,听起来很有气势,受益的老年人也很多。但却没有实现老妈的挣大钱的愿望。老妈唯一的愿望就是把这个眼药的方子卖给药厂,然后批量生产。然而,我们去打听一下,寻问了厂家,却没有人要。因为从方子到成药,里边的需要办理的手续特别繁琐,药品是非常严格的商品,专利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所以老妈的愿望只能成愿望,而不能成为现实。
老妈想挣大钱,淘第一桶金的愿望也就化为泡影,能留存下来的就是老妈的不甘心。
现在,老妈依然在做,但是已经不用它赚钱,而是变成老妈余生献给大家的公益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