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书友,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毛姆读书随笔: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今晚分享的刚才的时间里面,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上面只有一个问题,毛姆认为,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你呢?我呢?大家的避难所是什么呢?
就在昨天,我得知我刚刚在前几天见过的一位朋友身体出现了很大的状况。我唏嘘生活总是无偿,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的艰难、挑战、困难、冲突。在这样的一个生活无偿中,我们的心情可能就会时涨时跌,也许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段柔软的部分,那个柔软的部分需要在生活的无偿的痛苦中得到疗愈,而这个疗愈的空间和方式如果称之为避难所的话,请问各位书友,你的避难所是什么呢?
毛姆是著名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实际上,在小说家里面,或者作家里面,称之为“阅读家”的人恐怕没有比毛姆更加适合。今晚这本书就是毛姆从著名的作家的作品,然后回溯到这个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生平和性格转身,关照作者的作品,由此写成一本精采绝伦的随笔集。我们可以按图索骥,然后让我们能够透过毛姆的随笔看到他眼中的著名的作品是什么。比如《呼啸山庄》、《高老头》、《安娜卡列妮娜》这样的世界名著,在他的眼里是什么呢?
我们之所以来读这本书,之所以关注毛姆的读书随笔,是因为在这本书的推荐序里面,他说:作家没有毛姆深刻,而深刻的作家不低毛姆有趣,而有趣的作家又不如他深沉。他把这样的随笔集写成非常容易阅读甚至欣赏。而且他本人的人身的艰辛以及他对文字精湛的掌握,让这本书变成了精品。这本书一共分为三大段,一大段说我们怎么读书才更有趣,才有乐趣。第二,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第三,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这本读书集实际上写了很多作者,写了很多作品,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写过日记,都写过作文,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写的那个日记、作文实际上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我们所思考的人生。不知道各位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写日记和写文章,建议大家可以重新拾起。因为在你写字的同时,你在不断思考和呈现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那怎样读书才更有趣呢?毛姆认为如果一本书不能让我们读出快乐和愉悦感,恐怕很难持久。昨天我还在和一些企业家在分享我的每天读书。今晚读书的时候,我在想,每天一本书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因为从过去的研究结果来看,如果一件事情的快乐不能够是快乐,那会很难持久。那什么样的事能够给人持续的快乐呢?研究发现获取知识的快乐是最让人满意的,也是最为持久的。所以保持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我们渡过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经历了年少时的那样的美好的冲动,经过中年的人生奋斗,看到人生的繁华之后,当我们即将老去的时候,当我们渡过生命的黄金年华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能欣然参与的活动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以前疯狂的买书,实际上是受个的观点的影响,我记得是谁了,应该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老师。他说,当你看到一本书的时候,感觉比较好,就买下来。买下来,一方面可能马上去看,而更大的可能是当我们退休的时候,当我们有大把时间的时候,就来静静的在阅读中享受人生的美好。就如毛姆说:当我们渡过美好的年华之后,你会发现你依然能够保持乐趣,参与的活动并不多了,或者需要很多人参与。
我不知道各位有什么体会,我的体会是这样的:当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好象会发现我们能够在一起聊天,在一起愉快的聊天,称为朋友的人好象不多了。而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后半段的时候,可能这些朋友都各奔东西。这时候可能恐怕就没法来交流,比如做很多运动。但是阅读就不一样了,它丝毫不会让我们受到干扰,因为它是我们一个人来做的。而且它还可以随时平复我们的焦躁的心情。当然,它还比别的项目更省钱。所以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实际上是为自己铸造一座避难所,让我们逃脱几乎人世间所有的悲哀。所以在这本书中,讲了很多很多的他认为的比较美好的书。他还觉得当我们去阅读的时候,还去培养跳读的习惯。实际上我每天读一本书,用20分钟读一本,其核心的技巧就是页读和跳读。关注那些核心的关键词,当然这样的跳读并不是损害阅读的体验,而是你真的去抓住文中关键的部分。
毛姆通过大量的阅读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他说:什么样的人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我们举一个大家比较熟的例子,就是巴尔扎克。毛姆认为在所有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添砖加瓦的伟大的小说家中他认为最伟大的就是巴尔扎克,他认为他甚至就是天才,因为有的作家只有一两本书成名了,或者他们的几本书奠定了恒久的价值。我们会看到很多作家,可能写了很多的小说,在他成名之后,那样的小说和作品却并不能够有很多的价值,也就是说,才思枯竭了。即使写了很多的作品,也不过是重复而已。
而一个伟大作家典型特点就是要著述丰硕。也就是说,他要有足够的生产量,我们看巴尔扎克,我们看莎士比亚,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有很多的著作来传世。巴尔扎克的作品非常多,他的作品整整贯穿了一个时代的生活,而且在人性的知识上,造诣极深。他不光对贵族社会有了解,对城市工人、对医生、律师、记者、牧师、等中产阶级依然非常的熟悉。而且,像所有的作家一样,他在表现罪恶上,要强于表现德行。这一点也让我们体会到一点就是在人性上人们更关注恶,而不是最关注善,人们更容易怨恨,而不更容易感恩。在这方面上,巴尔扎克有着精准而细腻的观察力,也有无比寻常的创造力。建议大家读他的《高老头》。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看巴尔扎克本人,实际上在他年轻的时候,在他30岁的时候,他实际上还保留着十分的天真和稚气。他的老师甚至近乎于羞愧,自信起来又近乎于吹牛,而带着几分古怪。他是个工作狂,即感性又理智;既沉迷幻想又讲究实际;既轻信又多疑。同时有时候又很好打交道。有时又令人费解。看到这样的一个人,你觉得是否特别像在他作品中所描述的很多人物呢?而巴尔扎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同时巴尔扎克之所以有这样的大量的作品,和他的一个习惯有关,而这个习惯我建议大家可以去借鉴,他十分喜欢记笔记,出门的时候,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一但遇到有可能成为自己素材的事情,或者脑子中突然冒出某个灵感,或者听到别人说起的某个有趣的段子,他会立刻记下来,他会抓住一切机会,对故事中出现某一个场景做实地考察,甚至为了看看他小说中要描写的某条街道或者房子,他甚至不惜长途跋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能够传神的艺术家,都会以熟悉的人为原形。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作家出现以后,就有很多人去猜他所描述的这样的一个作品中某一个人物在作家本身的生活圈子里面哪些是原形。当然有时候还要发挥想象力。
巴尔扎克的人物作品有一个特征就是他会为一个人的名字绞尽脑汁,他会把一个人的名字和性格外貌做关联。我们看到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有很多他自己生活的影子,不管他的经济状况,他的生活的阅历,他的感情的状况都体现在他所写就的小说中。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里面,毛姆认为:你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从阅读上说,就是他对哲学著作的爱好。我们曾经讲过,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哲学家的思想通道里,你凭经验、凭体会,自己所总结的,或者你去看到的某些思想的观点在你生活中的应用,实际上一个人的自由意志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每一个理论中,我们都看到哲学家个人的特质。我们读笛卡儿的作品,就像在清澈见底的湖水中游泳一样,那样的流畅、晶莹、剔透。如果我们读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作品中,就有一种庄严,仿佛去仰望一座连绵巍峨的山脉。
这本书也推荐大家去有意识的阅读一些哲学著作,不管是中国的古典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从中去看到我们的文化传承,比如我们近期在读的易中天中华史,就能看到整个的中华文明的文化的起源,就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是这样的思维模式。我们从何处来,现在是如何,未来将可能走向哪里。今天是周末,让这本书对我们最终的思考问题什么会成为你人生苦难的避难所,祝各位周末愉快!
【创办人简介】
王学勇
企业教练、行动学习催化师、心理咨询师
“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创办人、受邀济南电视台《文化泉城:我的故事我爱的书》分享嘉宾
山东学习型企业家俱乐部总执行长
受邀担任《齐鲁创业 》、《我能赢》、《乡恋》等省内多家广播电台栏目嘉宾,职场求职栏目《才女无敌》职场顾问
2017年“创客中国”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评委
“齐鲁银行杯”济南2017创业大赛评委等
研究方向:企业价值增长,组织转型,企业教练
培训教练领域涉及能源、制造、银行、医药、IT、零售连锁、餐饮、教育培训等数百家企业
想读更多的书却没有时间?
关注本账号,或者微信关注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
每天推送一本书的精华给想读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