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和不到十二岁的女儿谈到家庭主妇这个话题呢?
某一天,我需外出,女儿独自在家,说好在家学习,同时还要承担一些家务。
一早帮她炖好鸡,切好培根与秋葵,但没炒,而是建议她中午吃的时候自己炒。一是现炒的更好吃,自然也有锻炼她独立生活能力的想法。
晚上,我回家的时候,姝儿在外面上课,还没回来。
到家后的第一感受并不那么舒服:餐桌上满是油污,水槽里是没洗没泡的脏碗脏筷子,锅里还有没铲起来的菜,锅台也是一片油污;地上到处是狗毛,要命的是屋里还有一股浓浓的鱼腥味。
早上发现鱼缸里有一条病鱼,出门前和姝儿说好,让她接桶水晾上走走氯气,中午把病鱼捞出来隔离。小姑娘应该是忘记了,那条病鱼将死未死,无力地漂在水面,腥臭气散了满屋。
赶紧捞鱼,接的水自然来不及透氯气,鱼最终死了。
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埋怨孩子,却在做家务的时候突然想到多年以前,姝儿幼年,我做家庭主妇,也是这般独自一人在家,一天下来满心是孤独,家务也有剩下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孩子,今天对她,已是相当不易。做了功课还能做一些事,需要的是鼓励而非批评。
姝儿到家时,我正干活儿,指了指桌面的油污,小姑娘立马进到厨房洗碗,一面做事一面叽里呱啦地同我聊白天的故事,她的感受:“一个在家其实好累呀,要一个人完成好多家务:做饭、洗碗,一个人的饭又不好做,很容易就做多了。对了,我今天的衣服还没收。”
我笑了笑说:“这倒有点像我原来做家庭主妇的时候。做家庭主妇就是这样的,比如我从前,你小的时候,我一个人要做完所有的事,可能比上班还累,而且的确有点寂寞。有时候特别烦,就会有做事做不好或者漏掉的时候,就好像你今天也有不少事没做一样。但更大问题在于,做了,劳动还往往得不到承认……”
“比如我爸!”我话还没说完,姝儿就接过话题,停了停又说:“但应该也不是所有男人都是这样的吧?”
“但应该也不是所有男人都是这样的吧?”这话一下子令我警觉——难道,这丫头看那些言情网络小说(我当然知道她在看,她偶尔也会和我提到,我没严禁禁止,只是希望通过增加优秀读物的阅读量来提升鉴赏力以解决这一问题)看到公主情节这么重,居然有长大找人嫁了不用辛苦上班做太太的想法?
想了想决定先不讨论“做太太”的话题,而是从人性开始谈:“的确可能不是所有男人都这样,但是,也很有可能差不多。”
“为什么?”
“因为,家庭其实是一种责任,家庭的开支怎样都不会太低,如果只有一个人外出工作挣钱,那么,他就要独自承担所有的家庭开支,这样肯定不轻松,时间久了难免会有怨言。而在家里的这个人,其实也劳动了的,今天你也体会到了,家里的事儿其实也很费精力,但是因为你没有挣到现金,你的劳动无法量化……”
“量化?”
“量化的意思是目标或任务清晰可以度量,也就是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比如你在外面工作,你挣的钱,你的工资收入就是衡量你劳动价值的东西。但在家又不一样了,你同样劳动了,甚至可能更辛苦,但劳动没有转化为现实的金钱,你用钱还得管对方要。刚开始可能还好,但时间长了,看上去自己独自承担家庭开支的这个人难免会有怨言,因为所有的钱都要他出嘛,就有可能会觉得压力太大,不高兴,同时还有可能瞧不起你,觉得你没挣钱,是靠他在养活你。”
“另外还有一个,其实,谁都喜欢干净整洁,不管他做不做家务。外面上班的确也辛苦,辛苦一天下来,回到家,看到家里脏兮兮的肯定不高兴。但外面上班的人又不太能理解在家里做家务也同样辛苦。反而容易觉得'你是靠我养的,一天到晚在家里玩,不上班都收拾不干净家里!'这样大家都非常容易生怨气,闹矛盾!”
“我爸当初是这样的吗?”
“嗯,当初你上小学,是你爸让我回家照顾你的,我回家没多久就埋怨我没有挣钱,想让我出去工作。后来我们闹矛盾,你四叔劝我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如果他每天能正常回家——别说朝九晚五,晚上五点,就是七点能够到家,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家务劳动,我出去工作就完全应该,因为也能有一些精力。但他每天十点过才能回家,家里一点帮不上,孩子放学都没人接。一段婚姻,如果孩子的教育全部是我,家务我全包,还要出去挣很多钱……我要这婚姻来干什么?找虐?”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了!”
“知道在有了你之后,我和你爸关系最好是哪一段吗?”
“什么时候?”
“我做淘宝挣钱挣得最多的时候,家里的开支承担一半以上。当然啦,家务一直都基本是我全部承担,你也一直是我在照顾。”
“哦……”
“的确也有男人比较体贴的,比如丁丁爸爸。你也看到,丁丁的爸爸妈妈关系不错,但丁丁爸爸体会到家务的不易是有一次他休假,在家陪丁丁妈妈。丁丁妈妈让他一起做家务,一天下来他就感叹:‘原来做家务这么辛苦,比我上班还累。’但问题还在于,他是可能通过一次两次的体验体会到了,但人性总会倾向于遗忘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时间一久,同时啥钱都要从他口袋里掏的时候,难免不会忘记家务的辛苦,口出怨言。”
然后,我又提到中国的现行法律对于家庭和女性保护的缺乏,对比日本,日本已婚男士的工资是直接打在妻子的账户上的,而欧美国家的男士,离婚后的抚养费会高到令他不得不更全面的考虑这个问题。
“我感觉就是让他们不敢离婚。”
“嗯,有这么个味道,因为从生理上讲,的确更多也是需要女性来抚养孩子,承担家务。但中国不同,中国男人想要隐瞒财产,通常情况下,女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比如我爸,一离婚就有钱了,而且是巨有钱、暴有钱。对了,他还一离婚就给我找了个后妈……也算是后妈吧!”哈,后面这个倒真是我没有想到她会提到的。
“姝儿,难道你有以后做家庭主妇的想法?”至此,我才提出这个疑问。
“现在没有了,不敢了!女人,一定要自己挣钱,要不不可能独立。”
呵呵,这总结,到位!
我的看法是:这和性别无关,无论男女,都要有自己的经济收入,这是精神独立的基础。
亦如我上个周末所写:让孩子做家务有什么好处?除开我们常说的动手能力、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责任感以外,参与真实的家庭生活,真实体验日常生活的琐碎与繁杂,对于人的认知与理解,甚至对于未来婚姻家庭、伴侣的选择也有益处。
难得的周末,终于有时间装书柜、整理屋子,和姝儿边做边聊,做得疲惫时的聊天内容从干活儿好烦啊、好累啊转到了家务与关系的问题上。
能干和肯干有区别吗?如果从伴侣选择的角度讲,能干而不干会不会比不会干更糟糕?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拨(小朋友语)对于家庭的危害可能会有哪些?
“不干活儿,家里要不乱得一塌糊涂,要不一个人累死,累死的人肯定会有怨气啦,就会吵架。
不陪你,天天打游戏,有时间就打游戏没时间陪你,肯定不好玩,再幽默也不好玩,也会吵架。
嗯……吃饭肯定就是叫外卖啦,但天天吃得有钱,而且吃久了会腻……其实我吧,吃了那么多地方,还是觉得家里的饭菜最好吃……”
一下想到,和真实的生活如此贴近,对未来会有什么益处呢?又想到前几天的一个段子:如果用挑女婿媳妇的眼光来培养学生,你会怎么做?
其实,父母又哪里有资格干涉孩子的婚姻,去挑女婿媳妇?这也是一种中式思维: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越界。
倒是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人更合适于自己、更适合婚姻、家庭,远比父母眼光好来得有效、有益。
真实地活着,而不是生活于“好好学习就好的”象牙塔的孩子,未来会不会比毕业于“外貌协会”的娃更理智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