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双生
初一,虽然时间过去已太久,但仍能想起很多往事。比如直到现在依旧热爱的BEYOND 乐队和几乎都能跟唱的一首首经典。
知道BEYOND,来自他的一首早期作品——《真的爱你》。记得那时候,我们老家的地方电视台开放了个栏目,专用来付费点歌,比如婚丧嫁娶生日升学等,都会到这个栏目来表达一下情绪,也算是那个时代特有的风俗。而我对很多歌曲的熟悉,这个栏目要贡献很多的素材。所以,记忆会特别深刻。
《真的爱你》是其中一首频繁被点播的歌,大概歌名讨巧,中国人嘛,谁不喜欢讨个吉利呢?
但这首歌经常被点播为结婚以及生日使用,所以曾经也一度以为,这就是一首写给爱人间的歌。后来看到歌词才了解到,这首歌原来是一首写给母亲的歌。再认认真真一字一句的看写的歌词,才理解到歌词背后的含义。不要小看这个变化,要知道BEYOND 以及黄家驹是第一个让我了解到原来粤语歌并不是都是情呀爱呀的所谓“靡靡之音”来的,况且他们乐队还是用的摇滚标签,这就更加显得难得和有情怀与境界。
是的,那个年代,粤语歌曲是我们这些个学生仔的精神食粮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也只是有句没句的跟着唱,几乎也听不懂什么意思,但就这样,我们的粤语发音也可以做到神似,这就叫鹦鹉学舌罢。
其实想想,那时候香港过来的很多文化产品也是那个年代的主流,比如满大街放着港片的录像厅,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有感触的是,一个录像机一盘录像带就算是一个文化产业,也是那个时代的传奇。那时候街头也经常能见到年轻人模仿港片里的大哥大、古惑仔、小阿飞,哥们义气、打架斗殴飚脏话,以我个人的感受,来自街头录像厅这些香港警匪片给出的价值观引导也有很大的功效输出。
为什么香港在那个年代如此风靡,其实想想,我个人不成熟的小结的原因有几点:
1、闭关太久的文化真空,在改革开放打开后,就很容易被外来文化占据心智。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时候的香港确实比内地富有太多,无论都市风格、衣着打扮,无不引发我们对花花世界的想象。
3、盗版猖獗,满世界的卡带、录影带以及旺盛的供给与需求,形成了多么庞大的力量!
其实那时候的中国内地,也是挺美好的一个时代。现在回想,其实那个时候,更为浮躁的反倒是有了钱爆发的四小龙的香港。而现在,我们大陆人也有钱了,才发现,我们也重复上了当年香港一代人那种怀念父母亲一代,为名利为金钱翻腾挣扎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的境况。
今天初一,顺着想到了我的初一——那个九十年代的一点点时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