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们终其一生,培养孩子,就是为了让她成为她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
晚上下班回家,打开门,又听到公公说:“你不听话,爷爷就不爱你了。”
我立刻制止:“爸,养育孩子需要教会她的是分辨是非,而不是为了讨好去听话,到最后慢慢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孩子只要不哭不闹,乖乖听话,那就是完成任务了。关于未来,他们不想那么多。
可是作为妈妈,我多么希望她能健康成长,阳光快乐,有自己健全的人格,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将来走上社会,才不至于活的太累:孩子,你不必为了讨好谁而委屈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明辨是非,能不随波逐流,按照自己的意志过一生,这才是妈妈真正期待的。
因为我自己也是“要听话”的受害者之一。
02.孩子,你要听话:你正在悄悄摧毁你的孩子
那天听老妈责备姐姐:“一点也不随我,老是吃完饭不洗碗,非得放到下一顿……”
这不是我头一次听到老妈说这个,早已能倒背如流。
老妈是个很爱干净的人,每次吃完饭洗碗,包括白色抹布都洗的干干净净,晾在那里。如果抹布坏了,那肯定是洗坏了。
她必然是受不了姐姐这个“坏习惯”,于是每次都是边洗碗边责备。
可是,她不在家的那些日子,姐姐也依然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照常吃饭睡觉,没有任何毛病。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事情本没有对错之分,不关乎原则,可是老妈却因为这个和姐姐吵了好几次,闹的大家都不开心。
在老妈眼里,姐姐永远是孩子,得听话,当然也包括我。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她要有足够的掌控权。
目的,只是为了便于管理。
而实际上为了要听话来讨好家长的孩子,却在无形中失去了自我,慢慢变得缺乏主见。
工作以后,我才慢慢发现,虽然我也头脑灵活,但很多时候却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只因为有人反对。最后,每一次创新都以中庸结尾。
父母坚持让孩子听话的后果,让我用一生去买单。
03.孩子不听话,我们该怎么办?
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那天老大又尿裤子了,我忍不住又开始责备:“啥都明白,啥都懂,为啥就这件事整不明白;越说越倒回去了,再尿裤子就给你把尿不湿穿上……”
我被自己说的话吓了一跳。一直以来这件事情都没有改善,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于是我开始寻求出路。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找到了方法:
除了责备,我们还有其他办法,能真正让孩子做得更好。那就是,我们要学会,而且要教会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
孩子范的大多数错误中,我们都难辞其咎。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我们要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矫正错误的三个R,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老大已经三岁了,偶尔还是会尿裤子,这让我很是头疼。
场景1:作为家长,看到孩子越来越严重的尿裤子,我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冲孩子发火。
但是如果使用第1个R,会是这样的情形:
场景1反转:我知道一个三岁的孩子偶尔尿裤子却是正常现象。我不应该对此抱有太高的希望,并因此发怒。
我意识到我自己确实犯了一个错误,我不应该因此生气。
2.和好(Reconicle)-“我向你道歉。”
场景2:我们批评教育孩子,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情绪,她会觉得很委屈或害怕,哇哇哭闹。
但是如果使用第2个R会是这样的场景:
场景2反转:等我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我告诉孩子:“我不该冲你发火。”语气温柔而坚定,而孩子的情绪也很快稳定了下来。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场景3:此事不了了之,下次她还会接着往裤子里尿尿。
但是如果使用第3个R会是这样的场景:
场景3反转:“妈妈,我不是故意要尿裤子的。我就是刚才找我的马桶,我老找不到它(实际上她的马桶被锁在另外一个屋里,她半天打不开另外一个屋的门)。”
帮老大换完裤子,我告诉她:“那妈妈以后把你的小马桶都放在同一个位置,方便你找到它。”
此后,老大往裤子里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有一天她高兴的告诉我:“妈妈,我今天一整天都没有往裤子里尿。”
“你做的真棒!”我抱着她。
孩子尿尿的事情就这样被治愈了,而这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挑战。
04.做父母就是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升级打怪兽的过程。自己的问题,遇到行业内广泛好评的理念,不能确定到底有没有效果的时候,我们不妨试着去做,看它带给我们的改变。
不要说自己没有耐心,你永远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你这一生该投入最多耐心的人。
记得周六早晨吃饭,老大不小心打翻了我的粥碗,粥撒到我裤子上。
腾地一下放下手中的筷子,我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发火了。
我被自己的潜意识吓了一跳,转而让老公帮我拿下纸巾。我刚擦完裤子上的粥,老大就扑倒我怀里:“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温暖而柔软,我不用发火,不用去告诉她不该把粥打翻,她自己已经知道了。
这也是《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的主张:我们该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你赢了,孩子就输了。
教育孩子,道阻且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愿你都能找到合适的化解的方法,而不是依靠暴力和恐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