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公明宣追随曾子学习,但是三年没有翻阅书本。曾子问道:“宣啊,你这在我门下,三年都没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是为什么啊?”
公明宣回答道:“我怎么敢不学习呢?我观察老师在家中侍奉父母。父母在家的时候,连对牲畜都不会大声呵斥。我对此非常钦佩,努力学习但是还没能做到。我观察老师接待宾客。老师接待宾客恭敬节俭而且不敢松懈怠慢。我对此非常钦佩,努力学习但是还没能做到。我观察老师处理政务。老师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威严地对待下属但是不会欺凌他们。我对此非常钦佩,努力学习但是还没能做到。我想学习老师的这三项有点但是都没能做到,我哪里是敢在老师的眼皮子低下不学习呢?”
曾子听了这一番话,离开座位对公明宣道歉:“我在学习这方面实在是比不上你啊。”
02
原文
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而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
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宫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而不懈惰,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居朝廷,严临下而不毁伤,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
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03
补
没什么好补的。
04
感
这个故事,我觉得应该属于拍马屁。
我觉得学习这个事是这样的,无论如何,只要学习就会有成长。放在这里,就是说这个公明宣向着曾子学习,三年的时间可能无法达到曾子的水平。但是也不至于一点进步都没有吧?
所以,想要解释自己的学习成果,需要说明自己以前是什么水平现在提升到什么水平。而不是我还没学到什么什么水平。因为他原本就没有到达那个水平,或者那个水平太高无法在短期轻易达到。
但是,抛开公明宣到底学没学这个问题不谈,他的这个学习的方法还是可以的。
实际案例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