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家人海边闲逛,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禁想起了“水天相接”四个字。
古代的诗人对于此情此景亦用了不同的文字来表达胸中的感慨。
南北朝谢朓在《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水天相接处能够认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也能分辨江畔的树林。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船与江水背向而行,江水尚知入海为归,人却辞别旧乡而去。)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水天相接处能够认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也能分辨江畔的树林。)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旅途疲倦,人只能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这样的孤旅已不是第一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表达了诗人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时也表示他愿意远离嚣尘的都城去过隐居的生活,表达出远害避祸的思想。全诗情景分咏,又相互映衬。前六句写江行所见之景,又暗含离乡去国之情;后六句直写幽栖远害之想,也是自我宽解之词;其结构完整,思致含蓄,语言清淡,情味旷逸,堪称谢朓山水诗中的上乘之作。
亦有刘禹锡的《望洞庭》中的描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 浑然一体,看过去就像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将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别出心裁地将洞庭美景呈现于纸上,显示出诗人惊人的艺术功力。
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这样写: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仿佛梦魂归帝所。(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我回答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九万里风鹏正举。(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载着我的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去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