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即态度,也是为了恢复一下自己的中文写作状态。其实之后也会发一些英文的东西,但毕竟这几年都是在用英文写故事,感觉用起来反而会更加熟练。
2016年的伦敦冬天格外的长,也格外的冷。外面已是惊蛰,寒意依旧渗骨。前些日子和新朋友聊天的时候说,想想看我在伦敦这已是第十个年头,生活早已不能用简单的幸福与否来衡量。在这个极具包容力的城市里,我用双脚走过数不尽的大街小巷,我的心和眼看过感受过切身相关的生老病死。
我至今保持着每年至少回国两次的频率,也至今保持着被双向的文化冲击撞得找不到北的刺激感。我知道故乡何在自己何许人也,却无法再确定的讲出精神层面的归属地。每一次跨洋,都是对自我认知的撕裂。我不觉得自己是表象与内在黄白分明的水果,表象的黄皮永远不会改变,但是内里,已经很难再去确定到底是黄还是白。
所以我的文字一定会反映出源自这点的矛盾或者融合,即使今生没有能力完整的解读自己,我还是会坚持做些什么,努力的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