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讲“绝仁弃义”,这只是更好的表达对生命本质的纯粹,但《庄子》外杂篇,它想表达的是:仁义只是外在的伪饰品,它认为自然纯朴才是最好的,多加仁义只是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而已。
依他的方式,人只要自然朴素就好,无需憋得东西来装饰自己,它认为有了这样的东西存在,会淆乱,是扰乱人性的。它想的事活得要自在,快乐的生活,也只有朴素生活才能获得人性。 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一点:它们单纯是为了自己能够好好的活下去,所谓:“舍义取身”就可以完全概括。
如果将任意扔弃,时代和思想是不会进步的,如果没有仁义,人们将失去自律与自控能力,只知道一味地随性,所谓的“动物性”,左右摇摆不定,或许就直接向下沉迷、迷失……
所以仁义是很有必要刻在人们身内的,因为人人心中都有底线,仁义是让自己真有充满自我能力的功夫,能够涵得起来,人人都有远大的目标,就是所谓的目的王国。 这样时代才会有进步,人心才会光明,就像“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看你如何去运用,如果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否定别人那时不对的,本性也可以是淳朴自然的,但不能停留在某个点,时代必须进步,必须有创新精神,法家为什么有立规矩,是为更好管理,周公制理做乐也是为了管理,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如果人一味追求那一点,就很容易偏激,要全方位进行思想,不要以自己所谓的那个思想来否定现实层面的东西,一定要经过现实反复论证才能得出答案,这样人们才会信任你,知道你的答案是对的。认识不能是片面的,一定要全面并规范,但并不能否定作者急于治国的心,为当下乱世提出方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