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赏读 | 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读《探究的场所》

一个月前立了一个flag,说是要一个月看一本书,在推送发出后,又有两位可爱的小伙伴加入了进来。经过一番寒暄,4位教研院的博士研究生开始了守望相助的读书历程。

读书的过程总是让人想到一个词,“晨钟暮鼓”,像是打坐的和尚默默诵读经书,朴实无华,且枯燥。但是发现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帮助、相关联之后,或者是看到了新颖的内容,也会倍感兴奋,在这个时候读书的困倦会一扫而光。最后,在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节点复习一下读过的内容,交流观点,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分享知识,收获感动”(虽然是我自己编的)。

前言写了这么多,那么我们读的这本《探究的场所》,写的究竟是啥呢?

这本书是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经典读物了,写于20世纪80年代,作者是业界赫赫有名的伯顿-克拉克教授,译者是中国高教领域的赫赫有名的王承绪老先生。全书300多页说的是一件事:论证在大学建立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的合理性。怎么论证呢?作者围绕着“探究的场所”这个主题,分两部分论证。

一、5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部分写了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的实施教学与科研的情况,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高校这个范围内,这5个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

(1)德国

德国的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世纪初期,分裂的政权为学术的生长提供了土壤;伴随着德国的统一和德国大学的改革而兴起,德国的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为德国的强盛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19世纪后半期德国高校开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这次改革遵循的洪堡原则——把科研、教学和学习统一在一起——奠定了19世纪后半叶德国的各个大学在世界的地位,成为欧洲伟大的学术研究中心,例如当时海德堡大学号称“出此校门,便无学问”。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阴霾,还有20世纪70年代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德国大学仍然遵循洪堡原则,并在博洛尼亚进程之前,保持着与19世纪类似的学制。这样的一种模式,被克拉克成为“研究所型大学”。

(2)英国

英国的高校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牛津大学创立于1096年,剑桥大学始建于1209年,历史的积淀既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负担。英国高校有着悠久的自治传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本科教育和密切的师生关系,生师比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阻碍了英国大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小型大学、小型院系的模式也让英国大学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较为迟缓。但是也是迎合时代变化,在改革过程中,英国通过财政拨款的引导,逐步将国家意志贯彻到高等教育中,高校私有化的现象逐步改变。英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很有意思,首先英国大学是矛盾的:小型大学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没有规模效益,花同样的钱培养效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但是扩大招生规模势必会降低教学质量,同时财政负担进一步加大。在确定开始大众化进程之后,英国从人文社科入手(不同于其他国家从理工科入手),因为这样花钱少,开始时购置昂贵的实验设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了,英国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将他们彻底分开(书中写到:“英国采用二分法,大学的分化格局由‘以科研为主’的大学和‘以教学为主’大学构成”)。这样的一种模式,被克拉克成为“学院型大学”。

(3)法国

法国的高等教育比较特殊,其科研系统分为三级:大学校、国家科研中心和大学。大学校垄断着其他国家一流大学的任务,包括:精英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安置的任务;国家科研中心独立于大学,在政府资助中处于中心地位。大学作为第三方运行,在地位上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部门。这样的一种体制,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导致了“学术贫民窟”的大量存在(法国普通大学日子较为寒酸)。法国高教系统属于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其教师和科研人员享有《国家公职人员法》规定的权利和特权。法国文凭由国家颁发,这一点也区别于其他国家。在法国,教学与科研是分离的,其联系有赖于校内或校外的第三方科研中心。这样的一种模式,被克拉克成为“研究院型大学”。

(4)美国

美国作为20世纪的头号发达国家,其高等教育,特别是其研究生教育在其发展和强势时期发挥了重要的重要的作用。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以力量的顶峰出现,这一高级层次使美国成为了全世界领先的有磁性的系统,它们从世界各处招来了寻找高质量训练的高级学生,并吸引它们研究领域的前沿工作的教师”。19世纪以来,许多美国人前往欧洲,特别是德国,获取先进知识和技术,并带回美国。在与本土的小学院不断碰撞的过程中,确立了研究生院这一组织体制,逐渐确立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式,并且“以雄鹰取代蚊子,衔着欧洲所提供的最好的东西翱翔。”在发展初期,以本科教育反哺研究生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国家拨款的体制,一个学校越有钱,就会招收越多的研究生,例如芝加哥大学本科生只占全部学生的1/3,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时本科生的两倍,哈佛大学研究生占全部学生的60%,“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是分不开的”。当你没有科研经费时,教更多的课成为次一级大学的选择,“而且教更多的本科生”。这样的一种模式,被克拉克成为“研究生院型大学”。

(5)日本

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建立之初便有浓重的“富国强兵”意味,并为日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日本的研究生教育是不发达的,虽然有研究生院,但是研究生院主要负责硕士学位的工程师训练。日本的高等教育中很大的比重是工程教育,并且拥有工学硕士学位是进入管理阶层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对于科研的财政拨款有接近3/4流向工程教育。日本企业在日本研究生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于企业导向,并且是学生生涯的终点、职业生涯的起点。博士学位更是一种“荣誉性质”,通常在于在业界功成名就之后由大学授予。“日本工业已经成为应用研究和有关的科研训练的大本营”,这样的一种模式,被克拉克成为“应用型大学”。

二、“教学漂移”、“科研漂移”与“探究的场所”

在说清楚各个国家研究生教育(也就是在大学这个“探究的场所”内开展的教学与科研的活动)之后,作者开始论述“教学漂移”(要求教学撤离科研)和“科研漂移”(科研活动具有把科研从教学和学习赶走的趋势)这两种现象。它们是如何分化的?书中给出了4点原因:

1.大众化高等教育运动;

2.劳动力市场对各行专家的增长的需求;

3.前沿知识和可以教的整理好的知识之间不断增长的断裂;

4.增长的政府的赞助和监督。

在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洪堡的理想在现代高等教育与系统和有关的科研系统不再,而且不能占统帅地位。强有力的条件强行规定,很多科研和教学、科研和学习将在不同的道路上前进。”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才显示出迫切的必要性。在现代大学,财政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高等教育系统,综合性大学增加获得财政拨款的可能性,而综合性大学强调着科研与教学并重。另一方面,教学是研究生训练的重要方面,教学传递的是有形的知识,而科研传递的是缄默的知识,在研究生阶段,教学与科研结合得更加紧密,而学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两者联系的纽带。总结来说,既有外部的政府拨款的引导、社会的评价引导,也有高等教育内部的规律,教学与科研的内在统一性,使得“教学漂移”和“科研漂移”虽然存在,但是两者是可以在“探究的场所”中和谐共处的。

三、迸发出来的火花

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写几篇论文就发展起来的,有着充分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传统。这本书探讨的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但是透过这本书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意义,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的德国、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的美国是很好的佐证。这本书读下来收获还是非常大的。除了上述的梳理,还有每次都会生成的“程哲金句”,放几句给大家感受一下:

关于“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耳濡目染、培养学者气息的过程。读书多了,你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文绉绉的,而且说不定一个理念、理论就出来了。不是你读什么你就要去研究什么,相反,是在当你有一天你发现你需要什么的时候,知道有那个东西存在,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我们不要吝啬交流。

关于大学的功能。

大学最主要的功能其实不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功能还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衔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如果要实现这个功能,肯定不是靠传授本科性的知识,因为本科阶段传授的是已经成型的、定型的知识,这些知识其实不能产生附加的价值。可是研究生不一样,如果培养研究生,做科研就会有新的知识增长点,能转化为社会效益。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

所谓拔尖创新人才,只是我们国家把它理解成为了科研型人才,为什么?因为科研是最容易量化的拔尖创新人才,而是短期内可能会量化出来,什么叫拔尖?什么叫创新?他们可能认为你做研究做出了一个新的发了一篇文章,然后产生了不一样的研究结果,新的理论突破。这是最容易量化出来的,但是这并不符合社会塑造人才的规律。

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也会生成许多研究线头,交流收获很多新的知识,举几个例子:

  1. 如何从科研密集型走向教学统治性?
  2. 日本工程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3. 日本高等教育中的近亲繁殖现象。
  4. 德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英国渊源。
  5. 英国科研的组织形式:实验室与研讨班的区别。
  6. 德法高等教育学制的演进。
    ……

写到这里,深刻的感受到名著的厚度和丰富的知识,也看到了晨钟暮鼓的重要意义。读完一本书,留下了自己的思考,这个过程是很有趣的。都说学者是“知识的生产者”,博士是“学者的生产者”,那么这一整个知识输入与产出的过程,也印证了博士阶段训练的必要性。立flag再拔flag的过程真是比王者荣耀上王者还要舒服,希望能够坚持下去,把这些名著读完,相信到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25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8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96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1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5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6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8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0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51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