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俄罗斯小说,人名难记是困扰许多读者的共同问题。
今天浏览简友的文章,就看到有一位简友就这个问题大发感慨。他正在读俄罗斯大作家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受困于令人头疼的俄罗斯人名,竞提出了一个新奇的主意:把小说中的俄罗斯人名都用中国人名代替,比如万尼亚叫王万尼、叶莲娜•安德列夫娜改叫王安娜。
这个想法固然简单直接,假如有word版本也很容易就能实现,但如果真让人读具有中国人名字的俄罗斯小说,感觉还是有点怪异。
无法想象,如果托尔斯泰笔下那个可爱的跳着欢快的俄罗斯舞的小姑娘竟然叫王娜,读者还能读出来俄罗斯作品的味道吗?
我想那位简友也不是真的想这么做,他只是吐槽一下寻找点大家的共鸣罢了。
这位简友遇到的问题我也曾经历过,但只要动动脑筋,人名长的问题应该不是阻碍我们阅读外国小说的拦路虎。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读外国小说,因名字问题困扰我的第一部小说就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不但多,而且关系复杂,人名不但长而且相似度极高,一个家族的几代人公用一个名字司空见惯。
我最初读这部小说时,没读多少就一片混乱,弄不清谁是爷爷谁是孙子了。经过不断摸索,我发现一边读一边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不错。
具体方法就是人物出场一个就在纸上列一个,关于他的外号、小名随时挂在名字后的括号内。后面出场人物和他有关系的用箭头线连接,并注明具体关系。这样,随着阅读的深入,人物关系图也就慢慢作完整了。
这样做不但便于阅读时随时比对人名,理清人物关系,而且对把控全书的人物构成也有很大帮助。
这个方法我在阅读历史著作时也经常使用。比如读《史记》,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所处的年代、主要事件等都可以一一标注,这样读完一部分就会有很大收获,也会越来越轻松。
这只是我的一个小技巧,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势,读的多了终归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另外,读外国小说语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外国人的名字虽然长,但还是有一些特点,比如俄罗斯人名和英国人的人名就有很大不同,读的多了,语感就有了,自然会找到规律。
说到底,多读还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