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第15篇
昨天是周日。忙碌了一周之后,我特意把周日定为我的休息日,这一天我打算懒散地度过——睡到自然醒、不运动、也不工作,就悠闲地呆着。总之,我就想好好放松一下。我以为这样的一天会很惬意,但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点都不觉得“爽”。
其实因为生物钟的原因,我早上六点多就已经醒了,但是为了“放松”,我一直赖到八点才起,这期间总是醒一会儿,昏睡一会儿。八点起床的时候,我没有自己所期盼的那种舒服感,反而觉得有些昏沉。人睡多了,反而没精神。整个白天我都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在爱奇艺上找各种视频看,虽然看得时候还挺开心,但是看完之后就有一种空虚和无聊的感觉。
到了下午4点,我觉得自己实在受不了自己这种昏昏欲睡、没有精神的状态,于是还是决定运动一下。我在椭圆仪上边跑步,边听传媒大学阎亮老师的广告配音课程。老师这一课讲的是学习方法和方向的探究,这个话题正是我感兴趣的,而且和我之前写的《“自学”并非最佳方式》有很多联系,老师的分析又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我的大脑在这种刺激下开始兴奋起来。跑完之后,我洗了个澡,整个人变得精神多了。最终,我放弃了“今天不工作”的决定,开始写新稿子和封面设计。这时,我才重新找到那种心灵所需要的“快乐”。
这样的体验,我相信大家都经历过。我们以为美好生活就是那种什么都不做的悠闲状态,其实不然。悠闲的时候,身体是放松的,但大脑却是无聊难耐的,只有当我们投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大脑才最兴奋,那才是大脑渴望的快乐,也是一个人的最佳状态。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用“心流”这个词来形容这种状态,它指的是那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齐克森米哈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最佳体验——optimal experience,也就是说,这种投入、沉浸的状态是大脑所有可以拥有的体验中最佳的体验。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人生中时常找到这种心流状态,那么他一定是充实、满足和快乐的。所以说,美好人生的关键在于,能够找到一件自己愿意全情投入的事情,当然,最好这件事情还能给你带来收入。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带来心流体验呢?首先这件事情必须是你自己想要去做的,而不是别人让你去做。这其实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有时候把兴趣变成职业之后,你就会失去对它的热爱,因为你失去了主动权,但你感觉自己做某件事情是因为老板要求或者客户需要的时候,就会失去那种内在动力。没有了内在动力,失去了主动性,那么也就无法获得心流体验。说实话,我对画画的热爱就是这么被毁掉的,初中我是作为艺术特长生进入省重点中学,原本是个人的一个爱好但是却变成了一件要逼着去做的事情,每个周末我都要呆在画室,渐渐地画画变成了一件我讨厌的,想要逃离的事情。后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拒绝选择英文做为大学专业,因为我不想失去对它的兴趣。
其次,在这件事情能够给我们提供一条专精之路,也就是说,它必须是有挑战的,而我们能够在这种不断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从难度的角度上来看,任何事情都可以分为这三类:太容易、有挑战、太难。太容易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没有挑战,我们很容易就会进入无聊的状态,所以那些执行类的,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工作无法给到我们心流体验,这样的工作做久了就会很烦。有挑战意味着,这件事情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投入精力才行,但它又没有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这样的事情一旦完成,我们就会有一种特别满足的感觉,而完成之后,我们的能力就又提高了一点点,如果下一次任务能够比原来难度高一些,让我们感觉有挑战,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就又是一次心流体验。如果一件事情太难,那么我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没有自信,这种状态是很糟糕的,所以也没有办法给我们带来心流体验。我现在的工作之所以让我快乐,就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是有挑战的,但是我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我的能力在不断增长。
最后,我们还需要在所作的事情中找到意义感,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的意义在哪里,对其他人来说有什么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所谓的“使命”,但是很多公司的使命是摆着看的,员工从领导或者CEO那里完全感受不到这种使命感,他们自然也不会有。没有意义,一个人就会觉得迷茫,如果说大脑渴望的是最佳体验式的快乐,那么心灵最需要的就是意义,没有意义的灵魂是枯萎的,只有意义才能让一个灵魂充满活力。人始终还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连接,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对他人来说是有价值的,我们无法只为自己而活。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会感觉更幸福,因为有了意义感,从此以后不再是为自己而活了,而是有了超越自己的意义感。
所以说,想过真正美好的人生,我们就必须要找到一件我们发自内心想做,能过全情投入的,并且能从中获得意义和成长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