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一样好的习惯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什么时候放弃的都不知道。
在一篇音频专栏中听到一个知识,一定是你做了什么,才造成了你对工作和生活没有兴趣。
在听到这个说话的时候,自己的大脑完全被惊到了,原来讨厌自己所做的工作,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这都是有方法的,只是在做的过程中间完全没有觉知到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完全使用的是一套讨厌的生活方式,进而造成自己总是对所做的事情讨厌。
在行为模式上的区别,实际造成了现实生活的真实结果必然是你所想要的结果。在工作中追求喜欢的工作,反向思考下,要是你真的找到了你喜欢的工作,你觉得你需要怎么做才能将工作做好呢?仔细想一想,想要将自己喜欢的工作做好无非就是在上面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做事的过程中勇猛精进。要是用对待喜欢的工作的方式来对待眼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你觉得自己可以把工作做好吗?
在工作和生活的选择上,在物质世界无法满足的当下,总是觉得有一个彼岸存在,知道到达了彼岸就一切都好了。其实真实的完全没有彼岸,只是那些看不到个人的变形的行为模式给自己造成的错误选择而已,将个人的幸福寄托在别处。
诗和远方固然美好,也要有能力开始启程才是,有能力看到那条通达诗和远方的道路是怎么一步步走出来的。
很多时候,不是你没有做事,而是你做了很多事情,才造成了你没有将事情做好。
转眼间就想到了自己,去年的时候独自一个人生活在上海,每天都有很多时间胡思乱想,就这样天天写自己的想法和看到的书籍知识,每天坚持写作写了大半年。这样写作的习惯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到了今年,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没有时间看书,也不再觉得孤独了,也看不到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什么,就渐渐的放弃了。
正是自己做了其他的事情,才阻止了原来写作习惯的正常流动。
很多时候选择方法是错误的,在选择的标准上,将因果关系搞混了,进而造成了自己思考方式的偏差,在错误的思考方式上苦苦追求正确的结果,越是努力越是低效。将问题反着问问,有时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一个视角 ,进而可以真实的看到自己思考的错误的地方。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努力太多,和太多优秀的习惯相对抗,行为模式和时间维度上的排他性,将很多原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成。而自己却还在一直苦苦的追求很多个好习惯的建立,一个习惯对一个人真正的影响在于能够使用多久的习惯。
很多时候,做了很多的事情才造成了我们不知不觉间没有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