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就像一滴雨水,落在了平静的海面上,泛不起一丁点涟漪。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个体,在网络上发声的机会越来越多,付出的成本越来越低。但是,我们的发声经常像一滴雨水,落在了平静的海面上,泛不起一丁点涟漪。
从去年3月份以来,断断续续写了不少,看了很多书,也懂了不少方法论,但自己的发声依然是石沉大海。在这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有奋进,有行动,有迷茫,还有放弃。但现在,要做出改变,却要重新再来。
2018年3月底,我开始在悟空问答上面答题,现在已经回答的答案有40余篇,但阅读量、点赞数上升缓慢,收益也才是个位数。作为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我再一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而矛盾的我,又不想放弃之前付出的努力,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犹豫不前的同时,潜意识还在与“放弃”抵抗,还在试图寻找一个方法、或工具、或者一本书,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在阅读公号文章的时候,偶然间找到一本书——斋藤孝的《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思维导图在文末)。短短的160页内容,直击痛点——自己的回答总是向读者传递一个信息——文章缺少独特的观点。
经常阅读的人,可能会对斋藤孝不陌生,因为他的《学会学习》、《深阅读》等书籍也很实用、很畅销。
斋藤孝作为一个在日本教育业深耕的教授,长期帮助企业、职场人士以及学生,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观点”。他在学习、工作中频频发现,很多人一旦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东西,就容易沉默下来。
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沉默就代表着你要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为此,斋藤孝认为,只有把握先机,对任何话题都能找出重点,并立刻提出个人见解,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独特观点”的人,才会在时代的洪流站立不倒。(那些悟空问答、知乎中的大神级回答,何尝不是这样的套路)
现在,他把这些方法,通过160页的一本书阐述出来,希望通过五天的短期培训,让你快速成为一个“独特观点”的人,让你在做回答的时候都能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不在沉默中倒下,而在发声中崛起。
在这本书那么多的方法论中,于当下的写作困境来说,对于锻炼“独特观点”的体质,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最有帮助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限定
孙悟空外出化缘之前,总会用金箍棒在地上以唐僧为圆心画一个圆圈,以免唐僧被妖怪劫走,而保证唐僧的安全。而在写答案的过程中,也要对自己内容进行限定,给自己画圈圈,以免跑题,造成文章中心不明确。
一个回答,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无非是笔画和符号的拼凑而已。但由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答案的某部分给了读者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最起码给了读者尊重(读者为你消耗了时间和注意力,回答给读者带来了读者不知道的知识或者价值观)。这时,人们才会对答案内容有热情,才会有想法答案点赞、推荐给其他人,甚至是收藏起来。
而纵观问答,回答的内容鱼龙混杂,有些答案粗制滥造,有些甚至是拼凑而来。这样的话,想让读者捧你,就有点难为人了。
同时,还需注意:有些问题是是而非,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琢磨琢磨,还是有思路可循的。例如,前几日被邀请回答一个乡镇的镇直学校和中心校怎么样、学区房怎么样。我就很是头疼——我又不是题主当地的,我怎么知道那的学校怎么样。
但仔细琢磨,这不是就是翻版的学区房问题么(个人有房贷经验,对此有所了解)。
所以,
在回答之前,仔细琢磨问题;回答之后,仔细琢磨回答,看看问题和回答是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其次,还要去看看大神级的回答,向他们学习。
最后,还要找些有助于提高回答质量的书籍来看,比如斋藤孝的《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
千万要注意,决不能牛头不对马嘴,“限定X限定”答案——注意答案质量和角度,使它和问题在一个调子上。
二、比喻
4月18日零点八分,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
工作、家庭、社会三者任务终于结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要对自己说晚安和早安。
看到这条信息,自己不是经常对自己说晚安和早安么?不同的人,不同的节奏,生活却如此相似。信息直击心中痛点,但是成年人的字典里哪有容易二字。但生活不易,唯有砥砺前行。
于是,鼓励自己,也鼓励她,就以人生比作麻将,做了回复:
人生如麻将,洗牌、摸牌、出牌、胡(推)牌、再洗牌……重复、循环不断……如果想每天有价值又充实,就要想办法胡牌。
第二天,她还专门打电话来感谢:让她懂得了跳出循环人生的方法,就是想办法胡牌。
她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回复,而我却知道怎么回事:
通过比喻,对人生这个东西进行了具象的描绘,使人生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一下子出现在麻将桌上,跳跃在人的眼前,给人生道路受阻的朋友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虽说麻将(人生)可能会输钱,但同时,也会有赢钱的希望。回到生活中,更是不能放弃胡牌(赢钱)的希望。
让读者会具体的了解到“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人生。这样,自己“独特观点”也会更在读者心里具象化。
在悟空问答中,由于所在行业、知识水平、认知水平限制,题主、答主、读者三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很少有在一个层次上)。读者看了专业、深奥、晦涩、抽象的回答,就会产生晕头转向的感觉。这时,就可以适当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自己的回答深入浅出——专业的回答变成业余的、深奥的回答变成浅显的、晦涩的回答变成通俗的、抽象的回答变成具体的。
这样,读者看起来就会很清爽——回答让他的见识又多了一点,对行业外的知识又了解了一些。
但,斋藤孝在本书中,也提到比喻是一把双刃剑,尽量不使用受众群体小的喻体。如受众群体较小的喻体——盆景,一颗植物坐落在方寸之间,也能诠释出顽强的生命力。但这只限于对盆景了解的朋友,而不是大众。不了解盆景的读者,就会潜意识里排斥你。
三、读书
在限定的文章内容里做评论(或者写悟空问答的回答),以及在书写答案中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在读书过程之后。也就是说,在表达观点之前,首先脑袋里要有大量素材、金句、词汇。为此,斋藤孝拿出一大章的篇幅(文末的思维导图),教你获取素材及如何加深自己的深度,而书写高质量的“回答”。
1、从所看的书中“回本”的方法
经常买纸质书籍的朋友都知道,纸质书籍的花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既然消费了,就要让钱花在刀刃上。而方法就是通过读书,获取书籍里面的内容,向他人转述,最好是向十个人转述。例如,向A转述这部分内容,向B转述那部分内容。最后再把这些转述的内容,串联起来。
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特观点”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加深自己对书里内容的印象。在回答中,有需要用到书里的素材,它就会自动的从你脑袋里跳出来,进而回答的思路就不会受阻。
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未来收益是很客观的。这点可以参照复利思维——长时间的积累,会在一个拐点,你的收益会突然、大幅度增加。
2、阅读经典书籍
做有“自己想法”的人,就是要通过读书,做一个有深度的人。斋藤孝说,做一个有深度的人,古典书籍是最强有力的武器。
说白了,找一些高深的话,穿插在回答里,给读者一种答主很大神、很专业的真象(最好是真象,不然读者知道你欺骗他了,你会很惨的)。
不知道怎么找经典书籍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梁文道的一个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每一集都会推荐一本经典书籍。
写到这,电话铃声响起了张国荣的《沉默是金》: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
的确,在人生受阻的时刻,收紧嘴巴,迈开双脚,放开双手,撸起袖子干,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想要发声,就不能再沉默,而要用“独特观点”好好回答,给自己、读者一个满意的答案。
而恰好,斋藤孝的《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给了我们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