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脾和胃
立秋后人的饭量开始增加,但不宜过量,因为仍在暑中。人的脾胃气弱,尽量吃素食,并且饭量要适度。人的消化系统处理魚、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需要耗费比纯粮食、蔬菜高几倍的能量。如果人之脾胃极其虚弱,食物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消化吸收,便可化为负能量有害身心。故《黄帝内經》讲:吃得少补气,吃得多伤气;味淡补气,味厚伤气。
二、饮食补中
立秋,天气开始变凉,早饭喝粥,应加姜茶,补中暖胃,以脾胃和合的最佳状态开始一天。
三、以辣燥湿
立秋至秋分之前,虽已入秋,燥金不旺。所以,去湿为要。做菜适当增加姜、辣椒、花椒之类燥湿调料。沿海和四川盆地等湿气重的地区,以辣燥湿更加重要。
四、勿食生冷
脾胃虚寒者不可吃生冷食物。饭菜要做熟;生果汁烧开温热饮,否则大伤脾胃;主食要热吃,尤其是米饭。
五、适当出汗
立秋后适当出汗,“暑天不出汗,秋冬抱药罐。”这个阶段人身体又热又粘,浑身没劲。若郁热不能外泄,会化为阴毒腐蚀血肉,故肉酸心躁。
暑季,人体内70%的水分受太阳影响,处于蒸腾状态悬于中上部,水走汗道,故此时尿少。如果人吹空调冷风,锁死毛孔,不出透汗,致使尿在血中,人泡在尿中,则脏腑受害。一旦立秋,万物收敛,毒在血中不得外泄,形成“闭门留寇”。继而渗入肌肉,渐进骨髓,为秋冬埋下病根,轻则冬病,重者春亡。
时令养生之法,每日睡前关闭门窗,有机茶灸;脾胃虚寒者,杯中放适量姜茶。出透大汗,身轻气爽,洗个热水澡,滚水冲怀山药粉,放温之后加蜂蜜,得以深睡眠。人非但不失,反而暑得。
现代人已无法拒绝公共场合的冷气,只有晚上睡前出透汗,排出寒邪,才是自救,别无他法。
立秋之后不宜出大汗;处暑之后只能出微汗。但是,无论何时遭到冷风侵袭者,最晚在睡觉前要茶灸出汗,排出寒邪。否则,可以演变为感冒发烧。
(本文节选自某博文,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把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且是重点的内容挑选出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