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篇错误的示范,也是一个关于“错误”的复盘。灵感源自于《穷查理宝典》里面那位智慧的老人查理·芒格: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去考虑事物的反面,如果你已经穷尽了事物可能失败的所有方面,那么你就想办法去避免它,这并不能让你获得成功,但是这可以让你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
人们往往会更多的关注别人如何成功,而鲜有人去好好研究别人是如何失败的。而我认为,研究成功固然是好事,但是正因为很多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它就像成功学的鸡汤一样,广受吹捧,实际价值却很低。
总得来说,2017年过的还不错,完成了岗位的跨越,平稳前行。不断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有一些能够及时改正,有一些遗留问题仍然存在。
错误壹
错误一:太过于专注读书会、阅读。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曾经在1-2月份,本末倒置,当时正处于自己专业学习的关键时刻,精力放了太多在读书会,导致最后笔试、面试的时候需要拼命赶进度。虽然从结果上来看,基本符合预期,但是如果不犯这个错误,会更好。
这个错误,要谨记!任何时刻、任何人、任何活动,都要放在专业技能之后。但,专业技能当然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
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有两个原因:
1.自己从大学以来一直有这个问题,对于专业总是及格就好,反而对于专业之外就是异常的喜欢。大学期间,仅仅看完的课外书的数量,就是整个大学教材的几乎2倍以上。
2.计算机自己之前曾经感兴趣,在一个不是十分确定的情况下就选择了辞职,参加培训,所以当时自己也有一些犹豫,导致投入度并不是太高。只想尽快跳出客服岗位的低成长、低价值区间。
3.人往往在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会显得急功近利,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穷人往往想的是怎么花钱,享受当下,忽略未来。富人则是做最长远的打算,不过分贪求眼前的利益,放长线,钓大鱼。
思考:这个问题,在下半年得到改善,并且将该问题写入2018年计划,在2018年我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了效率手册,写目标的时候,已经从希望解决问题,变成了要在什么时候解决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行动的质量、结果就随之改变。
错误贰
错误二:写了太多不需要的、不切实际、低效率的计划。
年初信誓旦旦,觉得自己应该定下一个宏伟的目标,于是写下:每年看书50本。
仔细想来,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可笑的计划。读书的质量,远远大于读书的数量。如果自己还把读书的数量作为目标,本身就说明自己的认知还不是很完备。
因为我的思考是:读书是为了促进思考、催生实践、拓展眼界,提升自己。而看书的数量和这个目标几乎没有相关性。所以,我的目标,没有指向我所需要的结果。所以现在我称之为是低效的目标。
在我后续思考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将看书50本改成了写作52篇,并且发布在公众号上。因为自己对于公众号上面发布的文章,一直是用最高要求来要求自己的,所以这样的监督效果是要比单单看书更好的。
思考:我们很多时候可以回头看看自己年初的目标,想想你自己定这个目标的目的是什么,再看看你每周执行划的时候,有没有向着你的年计划前进?你的行动方式,是最好的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更高效的方式让你去达成年计划?
年计划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如果没有定期回顾、复盘,可能最后你到达了终点,但得到的却根本不是你一开始想要的,这不是很讽刺的一件事情吗?
错误三
错误三:希望用纪录片来提升自己,结果花费了一个月,发现是徒劳。
整个十二月,我一不小心犯了一个错,直到一个月之后我才醒悟过来。
事情源自于一个神奇的APP——爱奇艺。当时自己闲着无聊,有一些倦怠,是的,即便是我也会时不时的倦怠,不想看书,得到APP专栏暂时也不想看,天气太冷了,也不想去健身。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我整个人的状态一定非常差?肯定是经历了什么人生的低谷吧?事实上并没有,我只是在十二月比较懒散,心安理得的偷懒罢了,哈哈哈哈。
于是,一贯擅长偷懒的我,我就想在爱奇艺上面找点纪录片来看,买了会员,下载了很多。从《太阳的后裔》到桂纶镁的《触不可及》《第三十六个故事》到弗朗索瓦·克鲁塞的《触不可及》再到纪录片《本草中国》《布衣中国》《汽车百年 1》《汽车百年 2》等等等等。
直到后来,我才慢慢醒悟过来:纪录片虽好,还是不比书籍啊!
因为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同样的时间内,纪录片只能给我类似于百度百科那样的基础内容,每当我想要深入的时候,镜头就已经切换到了另外一个场景。同样,整个十二月输入几乎为零。导致我最后的几篇文章,只能乖乖开始写复盘的内容。基于这两个思考,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
如果想用看纪录片来充实自己,其效果微乎其微。于是我在前几天,将所有的纪录片删除了,只保留几部经典的电影,留在闲暇时间观看。
思考: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类似的体验,明明想促进自己的成长,却不小心落入了这样的圈套?一方面,是商家促销的手段、各种各样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其实更是因为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某些问题上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动所催生出的结果是什么。直到某个瞬间才慢慢醒悟过来。
另外,这件事情,让我以后更加坚定了看经典书籍、得到付费APP专栏的决心。优秀质量的输入,值得付费。而一些看起来优质的内容,实际上对于要求高自我成长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那么合适。
错误四
错误四:专业技能的缺失。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是问题一的历史遗留版本。
大学时,因为不喜欢材料化学,所以用课外书来充实自己,用社团活动来提升自己。这原本并没有错,但是在这四年,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出自己的核心技能,但却由于自己思考层面的浅薄,以及未来尚未到达的逃避,让自己有了侥幸心里,一直迟迟没有行动。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人们往往对于长期的、巨大的问题视而不见,而对于短期的、细小的问题投入过多的注意力。这就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一个因素。
虽然,从结果上看,可圈可点,进入了阿里,成为了一名客服。但,从岗位本身的价值来看,十分局限。对于中低端岗位来说,应届生进入之后,基本80%以上是等待被收割的结局。因为上升的通道,应届生与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以及经验丰富的,外公司的高素质空降兵相比,赢面很低。
李笑来老师曾经说,现在的你,是前五年的你决定的。我现在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若用五年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现在的自己或许会很不一样。不过,我觉得这就是复盘的好处,它会让你更加清醒的认知到自己,更加通过这种撕开自己的痛苦,来明确你未来的方向和路线。
思考:把时间当朋友,希望自己五年之后成为什么样子,那你就给自己买个五年的效率手册。然后写下五年之后自己的样子,分拆到每一年的效率手册中,去完成它。五年之后,时间将会把你带到你曾经想要去到的那个境界。
错误五
错误五:失败的体重管理
之前也一直回避这个问题,既然这次是从反面入手的复盘,那就索性一起都说了吧。
年初,定下计划,今年体重达到78.5kg。年初体重90kg。年底体重90kg。中间曾经下降到85kg之后,就再没有下降下去过。
上半年,集中跑步、有氧运动,效果还不错。结果下半年,就三心二意去力量训练了。有氧做的少了,加上蛋白粉的补充,肌肉多了,体重也上来了。
另外一方面,形体管理也是在我的计划中比较靠后的目标。总之,这是一个减重错误的示范。
思考:
1.这也是选择错了方法的问题。减肥应该集中有氧运动,而我中途三心二意选择了健身房的力量训练,肯定无法达成目标。当然就生活层面来说,是很好的经历和体验,但是从年度计划来说,是失败的。
2.自己一直不注重形体的管理,殊不知,形体的管理也是一个人内里表达的一个很大的出口。
结语
很多时候,让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1. 第一类人,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错误,或者说没有认为某一些问题的发生是有自己身上的原因的。
2. 第二类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刻意回避它。
3. 而我希望成为第三类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主动去解决它。
2017年就要结束了,你有没有盘点过今年所犯过的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