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文教授是中国语文教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师级人物。因为身体关系,近两年来他拒绝了多位朋友包括他的弟子的讲学邀请,居家养生。感谢王教授卖我面子,确切地说是卖教育部国培项目的面子,不顾年迈体弱,前往宾馆讲学。
一个月前我试着邀请王教授为国培学员讲课,不出所料,王老师一开始是婉拒的,但我向他介绍了领航工程五位参训名师的情况,以及到我校参加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学员至今成长的数据,王教授欣然同意了。但王老师开玩笑警告我说,搞不好我会给您添麻烦——王教授的特点就是待人尊重,称小辈为兄道“您”是常态!于是,我诚请他儿子接送陪伴。
耄耋教授王老师入场,受到国培学员的热烈欢迎。四位领航学员上前搀扶,并与王教授合影留念。今天的主持由领航学员宁夏六中马文科老师主持。马老师以激动的心情提议,全体起立,向王尚文教授致敬。国培学员大声问候:王教授好。看得出王教授十分地激动。两年来再次出山,影响依然,尊重更多,足见王教授对中国语文教学的影响!
我与王老师的非接触交集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天接到浙师大的一封信,拆开,是王尚文先生的约稿函。原来他正在编浙江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希望我能编一个单元。当时我只知道王老师是从金华一中调往浙师大,其他情况了解的并不多。而那时我自己喜欢的是文学创作,因此并没把教材编写当成人生的大事来对待。记得那时我随便应付了一下,就没了下文。后来教材出版自然就没有我的份,于是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2003.1(实际报到是2月)我调到浙师大人文学院。第一次正式与王老师接触,给我的感觉矮小精瘦,上课精神十足,兴之所至,甚至会拍桌子大骂。而我后来怒怼一些专家的行为多少受了王老师的影响。但王老师在怼谁对什么的问题上把握的十分精当,不像我有点目中无人,网上网下瞎怼,怼到最后被人穿了小鞋也不自知之。王老师显然也吃过一些亏,但总得来说,他比我的境遇要好得多,像钱理群这样的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高得很。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当时反而对王老师有些想法:讨好一切可讨好的人,非贼即奸。
而我当时对王老师的成见还源于李海林。李老师调入师大前已是岳阳市教育局的副局长,在学术界他的《言语教学论》早就声名鹊起,只略逊王老师的《语感论》。但我当时没读,也不知他曾是局长身份,总之我那时就是个井底(现在似乎也没爬出来)之蛙,根本不知海林为谁,总觉得王老师对他偏爱有加,心里自然更不舒服。而我对王老师的不满情绪一直延伸到“王尚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召开,这个活动由人文学院发起,王老师的一大批弟子在操作。于情于理我都应积极参与这个活动,但因为心有芥蒂,便借口没人邀请,避而不“见”。
后来,静心想想,我觉得自己实在有点狭隘,王老师是性情中人,重情重义,海林在任局长期间对王老师格外地尊重,现在他调来师大,王老师对他偏爱一点那完全是正常的。其实王老师对谁都好,对我也不赖。我到师大的第一本书就是王老师写的序言。对王老师有什么要求,他也总会热心帮助!王老师的心胸其实是蛮开阔,我在《浙派语文教学的五大特征》中有一语:浙江语文教师藏龙卧虎,能人众多,但缺少“振臂一呼,云集响应”的旗手。有人就拿着我的文章在王老师面前挑唆,但王老师不为所动,并没因此而阻止我的进步,对我的工作也是十分支持——我两次相请,王老师都应承了,就是最好的明证。
王老师退休多年后,我请他来给我主持的国培班作讲座。那时候王老师的身体并不太好,但他很念旧,我一请,便满口答应。这令我感佩不已。那天王老师激情澎湃,思维飞扬,讲得特别的精彩生动。讲完课,又一一拍照留念。但我驾车送他回家时,把我吓了一大跳:王老师瘫坐在副驾驶座上,脸色苍白,手抚胸口,似喘不过气来。我问要不要去医院,王老师无力摆摆手,轻声说:没关系,休息一下就好!就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请王老师了,我怕他不爱惜自己,太过激动出大问题。
七月十日,教育部领航工程的五位名师到浙师大参加第一轮培训,席间谈到王尚文教授,学员询问是否可请王老师来讲一讲。我说王老师一直身体不好,怕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五位学员一阵唏嘘,面露遗憾之色。
晚上回家,与妻言说起此事。妻天天一早在小区遛狗,经常与晨走的王老师照面,妻说王老师的精神状态挺好的。我大喜,急忙打电话给王老师。虽同在一个小区,但我和王老师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可以说我们已有一二年时间没见面了,我以为相互之间会有些陌生感。谁知电话甫一接通,王老师便叫我“蔡伟兄”,寒暄之中毫无违和感。经过我的说明,王老师再一次欣然接受讲学重任。
因为培训项目是我带十余位研究生展开的,而我自己也有课,因此我拜托王老师的儿子代为接送。王老师父子都平易近人,他们提前到酒店静候。
王老师不用PPT,就拿着一个本子,把宏大而艰深的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娓娓而谈,比以往显得自控平稳,但有时仍然会激动,偶露峥嵘,更添风采。八十多岁的老人还有如此功力,这便是大师的本真之所在。
从今天开始,我对王老师有了全新的认识,尊重之情自然也多加了一分。如果王老师愿意,我希望能为他组织第二届“王尚文教育思想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