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孩子2岁时,我突然有些焦虑,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教他了。好像玩具不知道怎么买,陪伴不知道做什么,很茫然,觉得浪费时间。
我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信息找方向。于是我带他去体验早教课。我想我不知道怎么教,机构应该知道。了解到一家我很认同理念的早教机构,我陪着孩子一起去上课。
上了几个月后,我就放下焦虑了。
我看到他们早教教些什么,看到孩子体验到了什么,也看了一些育儿书籍,我得到了一个清晰的方向,那就是:
了解孩子这年龄段的成长规律,知道这阶段他会发育哪些方面,
在此基础上,寓教于乐。
此后很长时间内,我都很淡定,不会被别人的话影响,按照自己观察到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二次焦虑,是在孩子大班后,有点纠结是快乐学习还是培养学霸上。
一方面不大认同从小就让孩子做很多卷子各种背诵默写等,另一方面,也会担心会不会没学扎实,地基不牢影响高年级的学习。
看到别的家长各种教辅的买,老师也提要求,就会焦虑纠结自己要不要买。但内心又觉得,太多了,真的有必要嘛!
直到昨天,在读温尼科特的读书会里,讨论到母婴关系,真实关系的基础,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又在焦虑中遗失了真实。也在那一刻没有了焦虑。
教育孩子不是在头脑中教育,也不是在别人的框架里教育,教育孩子首先要看见孩子。
看见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时间分配,他的生命状态,他的性格与兴趣。教育的这个人,他的反馈才是方向。
不看孩子,只看别人家孩子的成果,只看老师的评价,并因此制定提升方案,那不是在教育孩子,那是在改造机器人。
好比种树一样,你看到身边大树长得高大壮实直达云霄,于是你也学人家,给树绑直绷带,一个劲的施肥浇水放太阳底下暴晒吸纳阳光。可你怎么知道这棵树种是什么呢?
或许就是柳树而不是梧桐呢?
这两段焦虑都告诉我,跟随孩子自己的发展规律,观察他的发育特点,陪伴真实的他,及时用他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向,同时多学多思考,用更好的方法技巧少走弯路,这才是教育一个孩子正确又没有焦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