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兔日记》日更第236天
大概是一周前,我在一位大佬的星球里写了个作业帖。
里面回顾了自己一个多月以来赚钱方面的心得。
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港股打新,从大陆卡入金券商时一户的窘境,
到开始发力办港卡、多开户,以及后续在医渡云、稻草熊时吃到的小肉。
多倒是不多,也就几万块钱。
预料之中。
二是基金套利,我当时的原话是:
目前主要有9个银河账户在做兴全合宜、富国天惠、景顺鼎益这三支。
以长期持仓为前提,有溢价就做做套利,没溢价就拿着不动。
收益较为稳定和持续,不像港新是爆发式的。
时间上,港新是需要集中的一两天去抢额度和卖出,
而基金套利则需要每个工作日拿出15-20分钟来卖出申购。
后续打算降低仓位,逐渐向港新转移。
最后又补了一句:比如最近几天,合宜溢价都在1%以上,每天还是能赚个几千块的。
本来是心血来潮式的作业帖,也没多想。
结果晚上再看星球,有好几个朋友回复,而且普遍对第二条更感兴趣。
这倒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在我的理解中,A股LOF基金套利,其实只能算是港新的一个初步替代方案。
为什么呢?
因为收益比。
港新只是前期办卡开户是个体力活,如果按照程度比例来说的话,
整个港新套利的过程中,开户的重要程度起码要占80%以上,
而申购、中签、卖出最多20%。
准备工作完成后,往往只需要集中的一两天抢额度、卖出即可,时间付出成本很小,
而受益呢,不一定,但会很夸张。
比如2020年让很多人日入十万的思摩尔,一手的收益就有1W+,
而21年的开门红医渡云,涨幅也达到了夸张的150%+,一手的收益在4000左右。
相比之下,基金套利就要显得相形见绌了。
它的硬性要求就是,如果想扩大收益,至少在尾盘的时候必须看数据,比如溢价率和交易价。
而收益呢,也不会很夸张。
上周的时候算比较多,1-2个点的溢价率,收益会在5K-1W之间,每天。
而多数时候呢,可能只有几百到小几千而已。
和几个人分别聊了聊,明白了。
是我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或者说,是因为我太熟悉这些操作,也太熟悉自己的节奏了,
熟悉过头,反倒有些麻木。
现在国内的疫情依旧没有彻底控制好,导致交通时不时管制。
本来计划好的办港卡、开户,只能暂时被搁置。
我自认自己的执行力还算不错,但也是紧赶慢赶,依旧部分计划泡汤。
而更多的人呢,我相信仍是处于起步阶段。
包括开户这事,我最多的时候,一下午加一晚上,连着开了40多家香港证券账户,
可我知道的,不少人是有了港卡,却只开了几家券商。
可能在人家看来,玩玩而已,无所谓。
但在我看来,很可惜。
接连回复了几条消息,我突然想起来另一句话:
很多时候,你压根不知道别人不知道。
算了,麻木不麻木的,也无所谓了。
转头给三弟发了个消息:趁着老家还能外出,明天赶紧把卡开了去。
就算暂时没港卡,借着SIB和华美,至少又是十几户可以用。
用李云龙的话来说:手里的家伙够用,咱腰杆子就硬。
赚钱解决不了我所有问题,但起码可以让我在解决这些问题时,
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