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上,国家卫健委公布了一项与青少年有关的数据,我国大约有三千万未成年人存在行为障碍或者受到情绪压力的困扰,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到24.6%,也就是说每五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可能存在抑郁症状,并且,我国每年有大约十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在我们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那么今天的文章就给各位家长们分享一下我们碰到过的青少年问题。
一、厌学
厌学是青少年最常见的问题,导致青少年厌学、不上学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说情绪焦虑敏感、对学校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不能处理好班级里的人际关系等;借助回避学校的方式逃避某些问题。
此外,青少年自身的人格特点也会是不去上学的原因,有的学生自尊心重、特别重视成绩,如果自己的成绩始终不理想、达不到班级前茅,那么他们就会感到焦虑受挫,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厌学;
也有一些学生,他们学习的动力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当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能被人肯定,他们会失去学习的目标,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厌学。
二、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网络依赖、手机依赖...这也是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问题。
虽然成年人也会有一定的网络依赖,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自控力稍弱的青少年,很难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最后导致沉迷上瘾。
有的青少年沉迷网络社交,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情感、精力投入到了网络交友中,只关注网上认识的人,脱离了现实的生活;
有的青少年网络游戏上瘾,昼夜颠倒地玩网游,通过游戏获得成就感。
有的青少年沉迷网络小说,废寝忘食地看小说,严重者模仿小说情节、幻想成为里面某个角色,以此逃离现实生活。
三、抑郁
许多家长觉得,正处于青春年华、每天和同学嘻嘻哈哈的孩子怎么会抑郁呢?
但事实上,青少年还是我国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在国家卫健委在去年公布的数据里,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达到24.6%,我国有三千万未成年人正在经受情绪困扰。
很多人看不出孩子抑郁,一方面是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另一方是他们可能得了微笑抑郁症,表面上看他和其他孩子没有区别,但是到了深夜,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白天伪装的活泼开朗会让他们感到更加抑郁痛苦。
其实偶尔的情绪低落是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能够接纳每一种情绪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但是家长们有时候不清楚孩子是释放情绪压力还是真的抑郁了,有时候家长错误的处理方式导致孩子通过问题操纵了家长,或者是让孩子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四、考试压力过大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最大压力来源是学习和考试。上学期间除了要面对大大小小的测验,还有中考、高考这两个改变人生的考试。
一些缺乏压力调节能力学生,他们在考试前会加倍感觉到老师、父母以及自己的压力,担心发挥失常、复习不到位,越临近考试越感到焦虑,在几次这样的经历后,他们开始逃避考试,并且心理状况出现明显的问题。
五、亲子教育偏差
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教育孩子的力度下降了。
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怎么教育孩子;有的是觉得孩子已经长大懂事了,可以自己明白道理了。
但青春期并不是孩子人生的终点,而是孩子人生的起点,这时候的孩子还需要有人来告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需要辩证看待的。
如果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程度降低了,还是会导致孩子成年以后出现问题。
身为青少年心理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各位家长: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青少年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们不仅要做好科学的家庭教育、提供生理发育的营养,更要为孩子心理的发展保驾护航。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要积极求助心理老师、医疗机构以及心理机构,寻求专业的意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