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时间完成的任务量不同,是效率的差别还是时间没用好?
这周要做一个公司全年工作要点的微信图文。当我拿到接近万字的工作要点报告,琢磨了半天,决定做成长图形式。结果下午2个半小时,只做了图片的三分之一。晚上在家继续用了3个小时将剩下的三分之二做完了。
很明显两个时间段的效率不同,但是仔细想想两个时间段分别的状态后,意识到是暗时间没有利用好。
暗时间的概念,是来自刘末鹏《暗时间》这本书。
百度百科里对暗时间定义如下:暗时间简单的说就是思维的时间,也就是没有产生直接成果的时间。一个人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
《暗时间》里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认为别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如果你正在学习或做一件事,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投入了同等的时间不等于可以获得同样的收获。
在《学习力》里,Angie认为符合暗时间范围的是我们从前没有察觉到的时间,以及察觉到后可以被有效利用的时间。
哪些是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暗时间?
通勤路上的时间:比如我上班坐公司通勤车单程要40分钟,我看了下大多数人都会在车上睡觉、聊天、打游戏看视频、望着窗外。
生活常态时间:短时间走在路上、刷牙、吹头发、收拾房间、上厕所的时间。平时我们都没太在意这些短暂的时间,觉得这种时间是我们日常必须,没有刻意要将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
从A件事切换到B件事的时间:我们的大脑在开始一件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热身”。如果中间被迫打断,再回到原本做的事情上,大脑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举个例子,阅读的时候,回复微信,再回到看书上,大脑需要调整到之前看书的状态,用一小段时间来努力回想书中前面讲的内容。3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间被几次打断回复微信的话,实际的有效阅读时间就大大低于30分钟了。在做图的时候,同事来问个事情,打断了几分钟,解答完后回到做图上,就要想前面做到哪一步了,之前想好的要做的几个步骤又得重新想一遍。
进度条时间:当自己准备做一件事情,定好了1个小时,时间过去了一大半,却没有任何进展,还在跟自己死磕。比如写作,写了半天写不下去了,还在跟自己死磕,强行要求自己必须在这个时间把它写出来,没写出来就会有计划失败的挫败感。
发现没,暗时间就是零散并且不容易被发觉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时间管理,列出计划,定好番茄钟,认为有时间规划就是进行时间管理了,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后总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多少时间,却常常对没有直接产生成果的时间引起重视。
察觉到哪些是自己的暗时间,还要在察觉后可以被有效地利用。后者才是关键,只察觉到自己的暗时间,却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可以被利用的方法,就好比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一样,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
其实利用好暗时间并不难,只要做到有心人,遇到暗时间状态,将它利用起来就好。
生活常态时间听音频。提前下好要听的音频,走在路上、洗脸刷牙、化妆、运动、做饭和打扫卫生的时候,可以一边听音频一边做手上的事。我下的喜马拉雅和得到的音频全都是在做饭、走路、跑步的时间听完的,特别是我发现会因为特别想听某个音频而去跑步,连跑步也变得容易坚持下来。
提前思考和构思。没有任何进展的时候还跟自己死磕,只会是继续浪费时间。写篇2000字的文章花3个小时,如果在写之前,利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先构思好,打好了腹稿再动笔,把2000字的文章控制在1个小时,节约的时间不就是自己的吗?
以前做面膜的时候,喜欢躺在床上刷手机,现在改成冥想,肌肤和内心都可以得到了完全的放松。
生活常态的暗时间比较适合一心两用,但是我们在关注地做手头上的事情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的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完成,才能让切换时间尽可能的减少。
训练切换时间效率的方法:
1. 快速切换任务的能力。
首先要避免自己的主观切换,如果是被动切换事情,记下当前节点,再去做B件事。工作中肯定需要时不时在不同任务之切换,比如写报告,又临时通知开会,在纸上记下正准备要写的内容和思路再去开会。在家上网查找资料,临时要出门几个小时,可以不关电脑,所有页面原样放着,等回来时就不用再开电脑重新搜索了。
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一直长时间保持干一件事,我们的精神也会有掏空的时候,可以用仪式感实现快速切换。站起来,喝杯水或走一走,缓解一下再投入下件事情,精力再次集中起来也比较容易。
2. 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
有情绪是正常的,发现后坦然接受,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纾解方式,无聊、后悔、生气、抱怨…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让内耗降到最低而不是被情绪死死控制,才是最好的状态。
3. 保持一定时间的关注。
我们都知道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要高得多。用读书来训练专注力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静音、飞行模式、关网都可以,不关网络也要忍住不看信息。我在晚上阅读时间,微信来了不会马上拿起手机看。如果是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微信弹出横幅也不点开,过几秒消息就会自动滑上去。有意识的让自己专注在阅读里,不被外界干扰,也就不会有切换大脑信息的暗时间了。
暗时间是一个很奇妙的分类,时间管理是道,暗时间是术。意识到用时间管理来规划自己的时间,还要在时间管理中有效利用暗时间来提高效率。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实际投入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能够将暗时间利用起来,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很多时间。
从现在开始,察觉你的暗时间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