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点个人总结,每个人情况不同,因此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关于考试题目
有2题考use case diagram中如何用extend和include表示use case之间的关系(老师说箭头指向被包含的用例)。之前没有见过。其他题型内容与第三套纸质类似。
没有直接问input output或者stakeholder的题目。但是有换个说法问的。
解题思路:
1、不管什么题型,先看问题,确定问的是什么?——technique、task、approach…..还是问BA如何处理问题?
2、快速读题干,根据题干判断本题考的知识点。——最好能定位到这是考哪个知识领域、哪个task,是还是考task的要素、执行task的顺序,还是technique应用、input/output、stakeholder还是guildline等等。
3、抓关键字。——基本task、technique都会有关键字,通过关键字提示结合1、2步骤的判断。关键字的经验,可以从练习题和老师的讲课里面积累。
4、读选项,判断答案。
Tips:
1、场景题,有时候不需要读完场景就可以选答案,因此建议先读题,能选的直接选。不能选的再去看背景资料。可以节约时间。
2、有表格的场景题,先要把表格看懂,题目多数与表格相关,并且看完表格再回去看场景内容其实很多扫一下就了解了。
3、看了5分钟依然懵的题,特别是大段背景的场景题,可以先蒙一个答案,然后做上标记,全部做完回头再仔细看,压力会小很多。当然,前提是这种情况不能很多~
复习方法
听课、读书。然而!有以下几个难点:
1、 几百页英文其实读完也完全记不住~
2、 没有大块时间学习
3、 不知道该如何分配看BABOK和做练习的时间
科学地做练习是高效且方便碎片化学习的方法。从练习阶段就开始训练解题思路的条件反射回路。
1、模块分解。有时间就做几题,每一题,搞清楚,这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对应BABOK哪里?通过什么方式来考?关键字是什么?
然后对应BABOK的内容,搞清楚对应的知识点,比如考technique,就把这个technique看一遍,想想题目是怎么考这个technique的,要点在哪里。这样每次学习一个知识点用的时间不多,但是由于联系了题目,因此印象会很深。
2、横向联系。每个知识点都差不多掌握之后,把类似的或者容易搞混的内容联系起来研究一遍。比如input/output,各个task之间联系一遍,搞清楚每个task的顺序和input/outout
之间的逻辑,这个很有帮助,考试的时候有几题不太记得清,就用这个联系的方法想一遍,就明白了。又比如,类似的technique,放在一起看他们的异同点和使用场景差异,一般题目中一定会有关键字去辨别这些类似的technique。每一个知识领域的Guidline和stakeholder其实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差异,放在一起研究就能发现联系和区别。
3、纵向整合。从头到尾过一遍每个知识领域的task,只看标题,把逻辑自己串联一遍,串不通的地方再仔细看内容,搞清楚不懂的地方。
这样下来基本看到题就知道知识点在哪里,要考什么,用什么关键字去判断。实际考试很少出现特别绕的问题,只要根据解题思路判断下来,答案是很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