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巨大的信息浪潮席卷:好的坏的,有用的无用的,体系化的碎片化的……借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场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即便随时可能被信息吞噬,我还是感激这个时代。因为其实信息本身无谓对错,我们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遇到了正面管教,这个在全球传播了40年在中国却是最近几年才热门起来的——经过有效验证、专业体系化的育儿理念和工具。
我们的父母辈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没有生活在这样的好时代,所以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在父母的威胁、吼叫、打骂或者忽视、或者溺爱中长大成人的。然后又继续传承我们的爬行动物脑(吃掉幼崽)去应对家庭关系中的冲突——要么选择开战(权利争夺),要么选择逃跑(放弃沟通)或投降(直接妥协)。
很多父母在孩子养育的过程中也许都有类似经历。作为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我同样经历了心情好时孩子是天使,心情坏时孩子是恶魔的极端情绪体验。
遇到孩子耍赖哭闹、不听话、恶作剧等等不当行为时,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重蹈覆辙,用我们的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一开始立竿见影的惩罚或骄纵,能让我们感到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或快速让孩子消停的轻松。
比如控制:孩子没有按我的预期去行动时,我总是说很多道理,试图去说服她;或者经常命令她做一些我们觉得她该做的事;或者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内疚:我忙于自己的工作事业,无暇陪伴孩子时,又总想着有时间时好好弥补。
但没过多久,我们就会感觉这些方式渐渐失效,跟孩子之间的相处及沟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孩子的不当行为变本加厉,一切朝着与我们期望相反的方向去发展。孩子变得没有自信、不负责任、反叛甚至会报复我们。无力感使我们不断妥协直至放弃。
接触到正面管教之后,虽然只是零散听过一些线上分享,粗略看过一遍书,但对其核心理念很是认同。它明确提出了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这些基本理念让我找到了孩子出现不当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一个孩子丧失信心时,他为了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会基于错误信念的支撑而选择错误的行为目的,以满足他的需要:
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
信念:只有得到你的关注和关心,我才有归属感
需要:注意我,让我参与
目的2:寻求权利
信念:我说了算,至少不能让你管住我
需要:让我参与,给我选择
目的3:报复
信念:我受到伤害就要以牙还牙
需要:我受伤了,认同我的感受
目的4:自暴自弃
信念: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对,我放弃,别管我
需要:不要放弃我,让我小步前进
拨开迷雾,我看清了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和信念,那么下一步该如何破局,与明月共舞呢?我在正面管教中继续寻找方法:
找到积极回应孩子错误目的的方式,自我感觉对正面管教理念和工具的理解又前进了一步,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实践时仍然会遇到很多困惑和难点。
尤其是作为职场父母,家里老人照顾孩子时很少拒绝孩子提出的要求,让孩子去体验自然后果。而我们在忙碌一天之后回家发现孩子哼哼唧唧哭闹,并依赖大人替她解决问题时,就会感觉受不了。这时说教就可能演变为呵斥甚至惩罚。
对此正面管教提供了两个工具:决定我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只要可能,就给孩子提供选择。
给孩子提供选择,我们要避免以逻辑后果为名实施惩罚,书中提出逻辑后果的4个R: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关于鼓励与启发式提问,我想可以结合同理心、非暴力沟通、赋能教练等工具去糅合应用。
期待在体验式学习正面管教的道路上完善自我,科学育儿,同时帮助更多家长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