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一篇谈文化的文章,幸得大家追捧,不胜感激。多有研究深入的文人雅士多方指正,收益匪浅。今晚特以此文答谢,并将未尽之言,简单述说如下。
一,六日文,系在谈学校文化管理时,随性加入的,旨在说明传统文化就是重知重行的。我后来,又读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更加的肯定了我原来的看法——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是“知行”分离的,尤其是严重的脱离社会底层的。我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过管理方面的书籍,也没有专心的读过浩如烟海的典籍,多半的时候就是断章取义,或者是自以为是的理解。更多的时候,大概只是用自己的今天的想法,在传统中去寻找一些支撑,很多的时候,就是用古人的话证自己的观点。
因为这样的理解和想法,就导致了自己在引用这些话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
二,谈学校的管理的时候,我的出发点,就两点,一是人的心理,二是管理的出发点。其实就是权衡为什么要这样管理,又怎么样进行这样的管理。人都是不同的,管理中如何统一想法,并能付诸于实践,这是管理要想的。在整个的这个过程中,我想的就是用一个大家尽可能都接受的方法。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思路:认识的问题,指向于价值的统一;实践中,也是关于价值的趋同。用价值衡量个人的认识和工作的实践,也就形成了基于价值的制度和考评。
三,其实管理也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一个堪称完美的管理者。无论是什么管理方法,关键的还是实施管理的人。同样的方法,这个学校可以实施下去,成绩斐然,换个学校可能就难以实施。但是无论如何,管理者那样说了,那么就应该那样去做,用以前法家的“术派”、“势派”或者用脱离了实际的其他的什么招,以前是失败的,今天会更失败。
四,所以,知行合一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据自己的认识,做最真实的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不能的请人做。不能因为自己是管理者,然后就觉得自己突然的与众不同、能力出众。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需要从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用什么欧美的东西来佐证的,似乎什么事情沾上了欧美什么的,就高级了起来。我个人不懂英语,也没有出过国,并不懂欧美是什么样子,我连自己的东西都没有学好、学懂,也没有那么多的能力、精力去研究别人的东西。看看就好,看看就好,也许除了因为文化造成的“格物”在追赶中,剩下的似乎都被我们的先人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