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陈情表
吴思齐 初一十五班
阳春清明,正踏青之时。吾等小儿之辈,自然满心期待,暗自欢喜,窃为不久将游诸旷野矣。然开学月余,其间数闻出游,皆了了无迹,盖撤其计划以保课时尔。生“怨”沸腾,吾亦不能释怀,遂作此文。
吾尝见廿余大巴经城而过,极多学生乘于内,浩浩荡荡,好不壮观,细详之下,乃陕省汉中某校诸生游学于此;吾尝见十余大巴经城而过,乃陕省西安某校诸生游学于此,吾尝见十余大巴经城而过,乃郑州某校诸生游学于此。远极京冀,近至川陕,各路师生,云集于此,莫不瞻古城之遗韵,习先贤之教诲,而吾辈独困于斗室,不亦叹呼?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书自不在话下,而行路一事,此地鲜有人矣。祖国万里边疆,地大物博,山川风物,处处异趣,妙不可言。仅阆中一地,便趣味无限:贡院乃科甲圣地,先时万千举子莫不于此展英才,求功名,文化底蕴何其深厚;滕王阁为元缨所建,经历代修葺,时至今日已成景观圣地;白塔山因塔而名,居高濒江,天然秀美;大佛寺依山而建,隔江相望,寂静深幽;天宫院隐匿乡间,周遭郁郁青青,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诸如此类,一县甚蕃,市内必定较之愈蕃,而省内国内,不知几何矣!然吾辈无一深入研习,静心赏览,岂不悲乎!
余以为诗书虽必不可少,然研学之路更不可缺。人生天地之间,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未近自然,实为大憾。“行万里路”,所言虽夸,然古今之间,无一俊杰不漫游天地,方得始终。诗仙终其一生放浪形骸,自不必多言;而沈括、郭守敬等术术大家,若不远游,亦无如之何矣!此可见研学之重。
研学再则可坚其志,冶其智。放翁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绝非闲游,是为实践探究一法,此乃化才略为应用,化学识为实际之策,使学者得一善则拳拳膺而弗失之矣。此亦见游学之重。
研学三则可增同窗之谊。彼彼常同习于方丈,虽能明其姓名相貌,知其家族世系,鲜能窥其内心,知其性情。研学之效无乎关成绩几何,而关乎性情内蕴。今之天,斯昭昭之多,今之人,斯卷卷之厚,惟有研学可识人,可辨性,可冶情,可励志。道途之中些许小事即明好恶,举贤退恶,皆自明也。此又见研学之重。
研学益害,自在心中。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数数其理,肫肫其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苟非研学冶之探之,其孰能近之?研学如此,何不行乎?此乃一问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