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才需要变法改制,富民强国。如今秦国力行变法举国振作,农人力耕,百工勤奋,商市通达,贫寒稍减,变法已经初见成效。如此大功,舍卫鞅其谁?卫鞅一介书生,身怀救国救民之壮志,走遍秦国山野,昼夜操劳不息,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方有今秦国之气象。此等才具,此等胸襟,此等大善,此等大义,相比于墨家口头高喊兼爱、胸中实无一策之迂阔,何异于天差地别?墨家自命救世却只着力于斡旋上层,扬汤止沸;实则隐居深山,远离庶民,于国于民,何曾有温饱之助?反之,却对卫鞅这等真正救世之才横加指责,肆意歪曲,必欲杀之而后快。如此偏执,如此狭隘,如此名实相违,岂非徒有其表也!——嬴渠梁
有太多的人说的好听,但却不做事情,深以为鉴!!
老墨子雪白的长眉一挑:“老夫对法家相知至深,其弊在求治太速。速者易苛,易入富国穷民之途也。天将兴秦,唯愿戒之。世道沧桑,当从容求治也。”
墨子智慧,不愧为大师~
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战国时期各国都曾变法,而只有秦国,变法历经6代君主而不变根本,原因就是秦国上下除了利益受损的老氏族,从国君到权臣,从商人到农民,都深深的认可的变法的好,让新法在秦国站稳脚跟
突然就想到《瞬变》里面写的,一个变革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这个变革是不是得到了够多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从变革没开始一直到变革执行成功之后,都要不断的向大家宣传变革的好处,让越多的人认同变革,变革的成功率就会越高
商鞅:“我想对此法令略做修正,将取缔一切封地,改为取缔除太子之外的世袭封地;同时,对以后的立功之士允许封地;然则,封地无治权,封地赋税也只保留三成。如此一来,国君激赏臣下立功便有了名目,公室贵族亦可稍安。左傅以为如何?”
“好!”赢虔拍案大笑,“改得好!左庶长不愧思虑深远。栎阳这些鸟贵族,无非就是咬住取缔太子封地,做自己的文章。如此一改,叫他们哑子吃黄连,妙!无功无封,有功大封,给国君留下封赏余地,实则治权在国,赋税权也大部在国。好!赢虔早想说,就怕那些鸟贵族借我鼓噪。左庶长自改,釜底抽薪!”
商鞅本来的法令是“取消所有的封地”,封地是老氏族的命根子,当然遭到了很大的阻力,而他们最大的一个借口就是“太子封地”的问题,然后商鞅很快的做出了变通,保留太子封地,功臣有封地,无治权
突然想到商君车裂之后,回到封地安葬的情景...不升唏嘘啊,唉=0=
商鞅大笑:“我领政,要的是言出必行之信。失信于民,无异于山崩也。”
经常听到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我却经常告诉自己:“管团队,如治国!”,道理都是相通的。国家取信于民,则人民如臂指使。管理者取信于团队,则团队如臂指使。一个总是说话不算数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的主管,有什么权力要求员工好好工作
后面一段标记出来的看的我心潮澎湃,写不下去了,今天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