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群及朋友圈与大家互动了一道FBI的测试题。非常简单,根据一张图片判断画中两位女士,哪一个是孩子的母亲(题就是最上面的图片)。其实就题目而言真的非常简单,就算蒙,也有50%的概率。
然而,就这样一张小小的图片,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每个参与的伙伴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答案无非是要么A,要么B。但是经由什么分析判断得出是A或是B的结论可谓五花八门。
(不同的答案有很多…)
就从这些不同的回答,我们会发现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往往是基于自己对事情的评判而非纯粹的观察,因为这判断而形成了一个看法,最终形成结论。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当下的心境和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尽管对同一张图,因为大家所关注和分析的内容以及对待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哪怕所有人都选了A,也不见得得出结果的过程是一致的。
那么究竟是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呢?
在这个问题上,通过分析大家的答案。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启发。
在生活中,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一件事或者一个观点,很多人正是为了争个谁对谁错而闹得不欢而散,伤害了感情,破坏了关系。
当然对于一道考试题而言,它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那个答案确实基于理论考试的背景下得出的。当换一个场景,这完全可以颠覆。
我们学习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只是显示我们比别人有学识吗?
学习,尤其是成年人的学习,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
然而生活并不像考题一般死板。如果对于面临的问题,我们只着眼于谁对谁错,而不去考虑对方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的时候,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问题更加扩大化。
就拿上面这张图而言,标准答案是A,解释是这样的:因为在一个密封的空间,孩子肯定面对自己的母亲更有安全感,能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母亲才玩的安心开心。左边母亲的腿是对着孩子的方向的,身子也有微的向孩子倾斜,说明她时刻关注着孩子,所以她是孩子的母亲。
但这是题目,不是事实,更不是生活。就像有些群友说的:如果一个高安全感的孩子,不在乎是否正对还是背对妈妈。身体前倾也可能代表紧张,为了不绊倒孩子收进脚,并不是只有自己的妈妈会这样做,一般的人都可以做到,是与场地有关的。披头散发不方便带孩子。坐姿轻松也可以理解为对孩子和环境的充分信任。大家看看这样的分析,你们觉得有道理吗?是不是也说的通?
就是这样,如果你深入到对方的思维里,你就会发现,他所得出的答案基于他的思维模式绝对是有理有据的。因为每个人在发表观点前一定是用自己的一套信念或者是价值观来进行衡量再判断的。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还可以通过别人的言语以及回答问题的方式观察出其思维发展的水平,通过对其思考的角度再结合其阐述,又能推测出他对于教育孩子所偏好的理念。
问题的本身根本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从问题里面去发现未发现的问题,再去深入,才是更有意义的问题。如果这样,你会收获远远超过问题本身所带来的成长。
因此,不要用高低对错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每个观点的背后一定有它的理由,并且与他的社会文化、知识背景、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关联。我们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得出这样观点的原因,我们接受或者不接受这样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或者障碍。所有的事情一定要从这些角度来看,而不是看哪个对,哪个错。
当然,这是我的体会。也仅仅只是个人的观点而已,采不采纳完全基于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