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要定位,用户会对产品产生认知,即使用户无意识,实际上也会如此。
医疗类app将自身定位扩展到泛健康毋庸置疑,特别是线上医疗服务没有打通的前提下。如何让用户产生认知,让app保存在用户的手机上?
医疗和泛健康的界限模糊,前者是我怎么了?如何治疗?后者是小问题我该如何积极的应对?怎么做更健康?。所谓健康管理,大部分情况也是在有身体不适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未完全舒适人群"是个取巧的用户定位描述,致力于练出马甲线、朋友圈分享马拉松的人自然不在此列。
搜索和医生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未脱离经验主义的医疗问诊服务,本质上都是信息的获取。用户对自己不适的探索,甚至在短期内是沉浸的(一类人不适时会回避,但是他们的亲朋替代他们做了这些事情)
健康管理为什么一直被当做是伪需求? 对于重疾,大多需猛药利械,或病因都未知,脱离了健康管理的范围,冠心病患者自己乖乖的量三次血压,不用任何提醒。对于小病,健康管理动力不足且很难量化,又不构成显性因果关系。
来看健康管理做得好的人群: 备孕,孕期,儿童(父母管理),痛经,胃病,三高。 背后的原因: 责任感,疼痛,恐惧。
无论哪点,都需要一个温暖的产品感受。三个待解决问题:动力,量化目标,因果性。产品如何结合要看灵感和功力。科学性要看医学和大数据。
更远的一层需求是健康和疾病内容的需求,是个比较辅助的部分,毕竟大多数人的求知欲不会表现在这个方向
难点当然在健康管理,对于医疗健康产品,这是命题作文。是绕不过去也不想绕过去的坎(和保险的结合太过诱人),也是少数能看到的方向
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管理,大家都认为正确的事情因为劣根性而不得,从产品设计者的俯视角度,我感到无奈,从自己的角度,我非常理解。从没想过小小app可以控制人的健康行为。只不过当你想到责任,疼痛,恐惧时,可以想到此app一隅。
201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