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决疑论前/李卓吾(安川注)

  经可解,不可解。解则通于意表【此云所以可解】,解则落于言诠。【言诠饰遮本意,故有不欲落,此云所以不可解】解则不执一定,不执一定即是无定,无定则如走盘之珠,何所不可。解则执定一说,执定一说即是死语,死语则如印印泥【印印泥,印于印泥,言生迹之深,故不可移】,欲以何用也?

  此书千言万语,只解得《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句经耳。经中又不曰“是故空中无色”乎?【此彼书意之未及也】是故无色者众色之母,众色者无色之色,谓众色即是无色则可,谓众色之外别无无色岂可哉!【无色有成众色者,有不成者】由此观之,真空者众苦之母,众苦者真空之苦,谓真空能生众苦则可,谓真空不能除灭众苦又岂可哉!【真空不必有众苦,故可以除。有言曰:烟出於火,非火之和。义犹类之】盖既能生众苦,则必定能除灭众苦无疑也。众苦炽然生,而真空未尝生,众苦卒然灭,而真空未尝灭。是以谓之极乐法界,证入此者,谓之自在菩萨耳。【欲归有常】

  今以厌苦求乐者谓之三乘【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则《心经》所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又云“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者,皆诳语矣。【五蕴皆空,则不言苦乐】

  十法界以佛界与九界并称,岂可即以裟婆世界为佛界,离此裟婆世界遂无佛界耶?故谓裟婆世界即佛世界可也,谓佛世界不即此裟婆世界亦可也。【佛界自有】盖厌苦,谁肯发心求乐?【乐以苦生,厌苦则不欲生苦乐,故不发】非喜于得乐,又谁肯发心以求极乐乎?极乐则自无乐,无乐则自无苦,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梦想。盖有苦,有挂碍,有恐怖,有颠倒,而见以为无也。【极乐谓乐,是苦乐犹在,非极乐也,故曰以有为无】盖有智有得,而见以为无得也。盖有因有缘,有苦有集,有灭有道,而强以为无苦、集、灭、道也。盖有空有色,有眼耳鼻舌身意,而强以为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也。【既非极乐,则种种诸般,自不能去。眼耳口鼻舌身意,非言器也,言识也】故曰:“但有言说,皆无实义。”【言以苦乐智得为说也,故曰无实义】

  夫经,言教也。圣人不得已而有言,故随言随扫,亦恐人执之耳。苟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愿力慈悲尤相之大者,【愿力慈悲皆有所著而行施也】生死之甚者,【周转生死间也】而可藉之以为安,执之以为成佛之根本乎?凡有佛,即便有愿,即便有慈悲。【即与便同】今但恐其不见佛耳,不患其无佛愿,无慈悲心也。有佛而无慈悲大愿者,我未之见也。故有佛,即便有菩萨。佛是体,菩萨是用,佛是主人翁,菩萨是管家人;佛,是圣天子,菩萨是百执事。谁能离得?若未见佛而徒兴假慈悲,殆矣!【谓假慈悲者,趋避业力因缘而已,非心有本故】

【吾与其言,今世修佛者多当念之。学释与儒者,固当以穷性原本为务。至若道家或有以飞升为大事者,吾不知可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架飞机飞行在万丈高空上。飞机上的乘客乌鸦,嚣张地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乌鸦旁边的猪看到乌鸦的举止,觉得很神气...
    大胡子逸舟阅读 4,965评论 1 11
  • 凌晨1点的火车上,已经没有几个人醒着。打扑克的已经散伙,火车飞驰,我靠在窗边,怀里的孩子已经熟睡。我却睡意全无,夜...
    绡绫2阅读 2,890评论 0 0
  • 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狂风暴雨,飞沙走石。前一秒还是艳阳高照,下一秒便电闪雷鸣了。悻悻地回到科室,安心做一会儿闲杂人...
    翠翠0316阅读 4,235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