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主要为这个月读的20本书的总结分析与推荐。再加上一些个人的碎碎念。重点其实在最后的个人感想!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进入正题!
《对伪心理学说不》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说心理学的书,还不如说是一本系统的介绍科学方法的书。本书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到了什么是科学。且全书逻辑清晰,紧紧围绕科学方法论的4点展开((1)可证伪性;(2)概率性预测;(3)服从同行评审的公共知识;(4)基于聚合性和共识的科学知识。)不像作者的《超越智商》与《机器人叛乱》那样看起来行我文较为混乱。且干货满满,推荐大家阅读。PS:个人觉得如果和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与万维刚的《万万没想到》一起对照阅读有奇效!
《反脆弱》
�传统意义上这本书可以说是本不及格的书。这本书30万字,400多页可以勉强算是本大部头。作者叙述啰嗦无比,行文流程度非常之差。用来论述观点的论据极其的个人经验主义且充斥着各种选择性偏差等不科学的地方。但是从思想上来说是本好书无疑。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让我知道了决策中什么是重要的!给我看到是什么是可预测的未来!引发了我对方法论的思考!等等。个人认为,从思想上说这本书是本好书无疑。推荐阅读。
PS:与KK的《必然》一起阅读。可以比照两者所用预测未来方法的不同。说不定各位会有新的想法哟。
《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
�这是一本实用性书籍。虽无大用,但仍可作为实用性书籍的典范!本书开篇给出具体原理,然后每个原理举出一个详细的案例,使用的案例与原理逻辑上为强相关。书中先对现实例子进行详尽的分析指出传统的做法如何。然后对相同的例子采用书中的互利方法,进行相关的逻辑推演结果又如何。一个现实,一个假设,两相对照。使读者能清楚的看到书中原理的作用,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推荐阅读!
PS:可以对照下其他的实用性书籍,比如《自控力》《金字塔原理》之流高下立判。
《时间始于宇宙之前》
�“我们都同意你的理论是疯狂的。我们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足以有机会是正确的程度”。由此书我领略到现实远比虚幻精彩!
《中国哲学简史》
�大师之作,这里我就不多言了。
下面是其他一些书的说明
这四本也是非常不错的,大家又空可以看看《历史的裂缝》《必然》《潜意识》《具身认知》
这三本可以说是同个类型的书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相当于《希尔伯特几何基础》与《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说人话版本。后两本书,没有一定基础的少年慎入。
�雷区
这五本《魔鬼经济学2》《狡猾的情感》《危机公关》《自控力》《餐巾纸的背面》就完全不推荐看了。至于为何,有详细论述在公众号里有兴趣的少年可以去看看。
《体育馆的杀人》《第三时效》《中国经济史》处于可看可不看之间。
�以上所有书籍基本上每本咸鱼都写有长篇论述(实在太烂的就2合1写一篇了。)在公众号里(上两个月的44本也在!)。如果觉得这里说的还不够清楚的可以上咸鱼的公众号:一条正在瞎读书并减着肥的咸鱼。上去看看(这个名字这么长真是对不起大家了23333)每一到两天更新一篇自己读的书。一切也只是刚开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然后为大家推荐与排雷!希望与大家多交流,愿和大家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下面是这20本书具体的给我个人的感悟片段(篇幅所限,随便写一点,具体的也在公众号里)
关于方法论
不是因为用了这些方法,那些人才成功的!是别人成功了,才有了这些方法!
不是有了这些方法,你就能怎么样怎么样了。而是你开始认真做了,才自然有了这些方法!
最后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方法呢?还是因为坚持呢.....
鸡汤类和打着心智与思维类的伪鸡汤书和一些什么预测类的书等等一类不能证伪的东西。这种东西流行是因为这些东西给了你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因为它们能够解释一切事情。预先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你都能理解它,不仅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的代价是知识与认知发展的停滞。这种代价你愿意付吗!
关于文学的概率问题
关于文学的问题,书中有很多对于文学大家的描写,说描写人性入木三分。这里突然引起了我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真的是这样吗?书中所说一个人因要证明他的存在而犯罪。“这桩举世震惊的血案凶手的作案动机,与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百三十多年前写的《罪与罚》中的凶手的动机几乎如出一辙!陀氏对人性幽暗面的洞察之深,不能不使人深感震撼。”这里让咸鱼不禁想到一个问题,作家为了追求戏剧性,描写的肯定是戏剧化的场景。而人们一般也是记住特殊的事件。那么有没有可能所谓的文学洞察人性一类的说法,仅仅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因为文学本身追求戏剧性。而使人能铭记的也是特殊事件,加上人类的基数与时间维度。所谓的洞察人性只不过是个巧合而已?嘛,这只是个不成行的说法,这里随便说说,大家可以发表意见!
现实中对“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应用....
巨大的风险,只有较小的利益。这样的情况崩溃是迟早的事....
...........
知识技巧
触碰一下!妹子就更容易和你约会.....
如何证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三角型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上去就是一巴掌)
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最后值钱的就剩怎么花时间和怎么省时间.....
传统公关技巧是如何的.....
狭义相对论到底说了什么....(不是穿山甲2333)
为何眼不见与,记忆不为实。盲点是怎么回事.....
........
最后说下个人的感想。
读书其实不难。
对于真心想读的少年来说,办法总是有的。咸鱼就是上班不坐地铁坐公交,强行把半个小时的路程拖成两小时,强迫早起,在公交上看书。然后下班回家再花几个小时写。做每件事都是有代价的,早上想睡觉,晚上想看剧。自然就没时间咯。
读不难,每个月读个十几本书,只要想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因为读书是比较愉快的过程,把睡懒觉,看剧的时间用来读书,肯定读的完。但是写个人认为就比较需要毅力了。因为写的过程你不得不把书再快速看一遍,那时书中对你已经没有新鲜感了。且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弄下来,然后再表述也是一件比较烦人的事情。因为当你要写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逻辑好像不通,这个时候,不得不再读的时候就比较痛苦了.....
读书有什么用,读什么书的问题。(狭义上的)
个人本身也是从读小说过来的,记得当年,基本上把什么斗罗唐门,求魔仙逆,蛮荒搜神,盗墓吹灯.....外加他们的同人。都看过.这些虚构类型的书,架空的世界给人自由想象的空间。读这种可以看到作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同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碰撞。可能也会激发人的想法。但是后来看多了以后发现来来回回都是那些套路。于是乎咸鱼开始读非虚构类的书籍。然后发现其实现实的世界精彩很多,就像谁能想到,我们的时间居然提莫的是一个关于速度的函数呢!
说说具体的吧,我现在读了这些书以后。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读的不在是单纯的一本书!你会在读一本书的时候,突然想起以前读过的另一本书也有在论述相同的观点。这时你会得到1加1大于2的收获。看不同观点的碰撞个人觉得对于了解真实世界,与形成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不会再纠结于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而是在意这本书我从中能收获什么,看到的重点不再是一个整体的逻辑而是一个个模块化的思想与知识。通过这些模块的重组,我觉得有很多新的收获....
哦,对,别误会,读书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个人是不赞成一味追求读书的。了解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与人交流,看学习视频等等,这些的效率都比读书高很多。因人而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过于在意方法论,个人看来是缘木求鱼。括号里是瞎扯的可看可不看
(这里又忍不住想吐槽现在流行的鸡汤文。什么我给你说个故事.... 我提莫还给你加个BUFF呢!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解释一个特殊的例子,看多了这种,真的以为知道很多道理....个屁咧,当你认真开始读书的时候,这种文章你就不会选择再看了!因为这种以特例加上主观感受来讲道理的,除了博取同情,得到廉价的认同感以外,纯粹是耍流氓。可以看看《对伪心理学说不》里的论述。)
(还有很多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文章。其实文中观点是来自于某本书的,而有些作者断章取义只说观点却不说出自哪里,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这就比较流氓啦!还有一些书评,我不读书的时候感觉,他们说的都好有道理,现在再回头看看,觉得“你仿佛在逗我笑”。可能这种书评大多出自某些读书会。大家一起读本书,然后有个没怎么读过书的说,这本书很好耶,接着大家从众跟风说好。于是乎,就坑了很多后来去看这种书的人。)
(接着说某某读书会这种(我只是说有些,并不是全部),是不是去了以后大多感觉然并卵。一年靠个几本所谓精度书的段落。然后再那几本书上各种引申解读。这样就想要有大的改变啦?个人认为在没有大量阅读书之前。很容易受到他人对书评价的影响。容易丧失自己独立的判断。还有想靠着精度某些段落来理解一本书,你还不如去看罗辑思维来的爽快。读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现在流行的什么读书会,什么精读段落,本质上和你看个视频学知识,个人认为没有差别,读书本来就是个花时间的事,你硬要变成省时间,把一本逻辑完整的书,变成别人告诉你的段落,你说说和这和看视频有什么区别?)
(嘛,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关于方法的问题。
个人觉得光读是真心没有用的。不写下来,很难记住东西。上面也说过了读书不难写来难。这里就不多说。(嘛只是个人感悟,不用太在意。)
这里说下另一个问题。有很多少年和我讨论过读书快与慢的问题。(讲道理,我一本书读4个小时真心不快,且每本晚上读完下班还要3到4小时来写,个人觉得对于我个人现阶段来说这是很适合我的节奏。当然代价就是早起,晚上不打游戏,写完刚好睡觉.....(这里说的只是平均一本4小时,有些难的读个两三天也很正常。))
这里来说一个很棒的书友和我说过的一番话。
大部分书读得很快,但有些书可以慢慢都读。
人的领悟力是有限的,看和自己差不多智力的人的书,会很快领悟,如果是大牛写的书,我们以为读懂了,但书中可能有好几层的含义,要细嚼慢咽。有时我们看书是去找答案,那种书是工具书,有时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问题和答案都是在不经意看书中得来的。就象路上的风景,慢下来会更加引人思考。
个人非常感谢这位少年的建议。他的这番话我完全同意。有些书确实慢慢读比较好。
但是话说回来。每个人实际情况不一样。我想说的是,慢慢读与大量读其实殊途同归。个人认为能把书读慢也是种非常了不起的本事!怎么读只是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书采取的不一样方法罢了。慢读在于领悟自己不知道的思想与另外的含义。用质来了解世界。对于我个人而已,大量读在现阶段可能更适合我一些。我追求的不是把你这一本书完全读懂读透。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思想是唯一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新鲜事。(当我知道了1000个案子的具体细节后推不出第1001个案子。那真是见了鬼了!)你隐含的思想与意思,我在其他的书中或许也能读到领悟。不必执着于大家与有限的书籍。听一家之言不如听百家之言。说白了,我只是用几本书的量来弥补你一本书的质而已。我不关心你隐含了什么,我只关心我能得到什么仅此而已。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质与量只是不同的方法而已。过于苛求方法,不实事求是反而可能有害于己。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当然,能一个字字看书的少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欢迎这样的讨论,每个人的观念都是在不断的修正中的,大家都是在不断的交流中进步的。)
以上所有,都是我这条咸鱼的瞎鸡八扯。观点正在随着阅读不断更新刷新中,随时改变。欢迎指正!
愿每天进步一点点!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永远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