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人讲究合适,无论多少,合适才最好。就像茶要倒八分满,不够八分,显得主人小气,倒多了,水会溢或是洒出来。八分不多不少,刚刚好。给孩子买玩具也应该是这样,不多不少,才能达到一个平衡。可现在很多家庭的实际情况,是玩具多的已经“溢出来”。
为何要给孩子买很多玩具
家长为什么给孩子买那么多玩具呢?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种是因为攀比,别家孩子有的,自家孩子也要有。从这家看一个,从那家看一个,无形之中就购买很多。一种是教育目的,希望孩子通过玩玩具,开发智力,让想象力更加丰富。当然,更重要的是玩具带来的喜悦。
最后一种是家长自己想玩,有时候一些玩具,孩子根本不感兴趣。但因为家长自己喜欢,就借着孩子的名义买回家。这其实是因为家长小时候,玩具过少,导致对玩具有一种执念。所以在长大之后,就借着给孩子买玩具的由头,满足自己。可家长们并不知道,玩具并非越多越好。如果玩具过多,孩子越容易变“笨”。
玩具越多,孩子越容易变“笨”
这个说法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研究发现得出的结论。牛津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曾做过一个跟踪调查。她研究了3000名3-5岁的孩子,得出有过多玩具的孩子,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并且无法更好地学习和玩耍。而玩具较少的孩子,反而能把一个简单的玩具,摆弄出更多的玩法。
同时,美国心理学家也有类似的研究证明这一结论。心理学家施瓦茨曾做过一个实验,将所有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和二组。第一轮实验是选择画笔画画,一组的孩子是从三支画笔中选择一支,二组的孩子是从24支中选择一支。之后让美术老师进行评选,结果是一组孩子的整体表现力要比二组好。之后,进行第二轮的实验,一组的表现依然优于二组。
结论:根据实验就可知,玩具太多的时候,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让他们的注意力变差,成为一个“笨”孩子。
多少玩具才算是合适
玩具在于精而不在多。如果将玩具从教育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5种,分别是社会性玩具、认识性玩具、活动性玩具、语言类玩具、科学性玩具。在给孩子购买的时候,尽量5方面都涉及到,但每种又不要太多。这里对数量没有具体,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玩完所有玩具的频率进行观察,以3天为适宜。
玩具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是一定要注意量。如果过多,反而起到不好的效果。因此,也希望家长们给孩子合理购买玩具,宜精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