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是农家待客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
油坊村沟渠纵横,水田连片,又有庄墓河蜿蜒曲折流过,为黄鳝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农闲时节掏黄鳝,成为一些农民改善生活,或卖钱补贴家用的一个小小“副业”。
戏法人人会变,精彩各有不同。油坊村有个尹若收,善掏黄鳝,四邻八乡都有名。
蛇有蛇路,鳖有鳖路。黄鳝,也有自己的路。要想掏黄鳝,先要知道黄鳝的习性,知道哪个洞里藏有黄鳝;弄不好,把蛇洞当成黄鳝洞掏,就会惹出大麻烦。尹若收掏黄鳝,那叫一个眼光独到。只要他走过塘埂田埂,不见黄鳝不下去,下去黄鳝提上来,其容易,其快捷,真是手到擒来,如探囊取物,用其名字“若收”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别人向他取经,他也毫不保守,告诉你真经。只是你再学,水平也达不到尹若收的境界。有的人弯腰撅屁股掏了半天,尹若收走过,轻轻一笑:黄鳝早不在了,你还忙乎哈?人家不信,问他何以见得。尹若收说,黄鳝住家,跟人一样,也是讲究环境的。你看洞口堆了那么多泥巴,一点都不光滑,怎么可能还有黄鳝呢?
大道至简。尹若收掏黄鳝,工具极其简直,人称三宝:钓钩、鸭锹、得笼(一种篾编或柳条编织的、口小肚子大的渔具)。三种工具各有其用。只要他看准黄鳝洞,先用鸭锹铲去洞口杂草,钓钩上穿上蛐蟮,伸进洞里逗弄黄鳝,眨眼功夫,黄鳝上钩,轻轻巧巧提出来放进得笼,易如反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人家吃豆腐——牙齿快。看似轻巧的背后有着千锤百炼的功夫。有的人掏黄鳝,把人家秧田掏得千疮百孔,关不住水,气得主人跳脚大骂。尹若收走过的地方,干干净净安安静静,只动黄鳝不扰民,大家对他都没有意见。有人问尹若收一生掏过多少黄鳝,他说这个哪能记得清?正常情况下,随便出门一趟,十几斤黄鳝进家。其中最多的一次,逮过七十几斤黄鳝!那是九一年,庄墓河发大水,大水退后,河旁水草中形成一个个水凼,“拔开水草,下面都是黄鳝,成把抓。”尹若收说。
尹若收掏黄鳝还讲究一个“德”字。合肥人说,笔杆黄鳝马蹄鳖。意思是说,像笔杆粗细的黄鳝味道最美。尹若收却不掏小黄鳝,他说半斤以下的黄鳝没有长好。5月份正是黄鳝抱窝时节,他看到母黄鳝正在下仔,决不惊扰。只有看到小黄鳝能游会动可自主觅食时,他才将母黄鳝取走。尹若收说,断子绝孙的事,不能干。眼下,市场上野生黄鳝资源锐减,价值飙升,每斤黄鳝卖到四五十块。看到有人出售的黄鳝,老老小小一锅端,尹若收吐出两个字:作孽!
奇怪的是,就在黄鳝卖出大价钱的时候,尹若收却“收”手不干了。村民传说一次掏黄鳝时,一条大赤斑蛇窜出缠住他的胳膊,只是没有咬他,从此后他就不掏了。记者追问可有此事。尹若收说,那是假的。“只是那年我去常州打工,腊月,快到春节了,我到工地附近的一个池塘边转转,从一个塘埂下掏出8条伢们胳臂粗细的大黄鳝,一称,足有9斤重。原指望打打牙祭,改善下生活,没有想到的是,年初四就莫名其妙地生了一场大病,在常州二院瞧的,花去一万多块钱。从此后我就再也不掏黄鳝了。“
有意思的是,尹若收掏黄鳝,也是投过师的。他的师傅叫景士钢,是个小五保,定远炉桥人。十三四岁时,尹若收在生产队放鸭,跟景士钢玩在一起,发现他有掏黄鳝的绝技,有心的尹若收就跟在后面偷学。景士钢发现小若收机灵厚道,也就有心教他。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后来尹若收在实战中多方摸索,善加总结,终于练成捕鳝绝技。
尹若收是1955年生人,属羊,中等身材,皮肤白净,不胖不瘦,没有念过书。他只知道师傅的名字,写不好,以为景师傅就是打井的“井”。一旁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女纠正他:是景色的“景”,战士的“士”,钢铁的“钢”。尹若收诧异:你是怎么知道的?孙女答:我看家中电话号码本上就是这样写的。
人物小传- 尹若收掏黄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三卷: (三十一)信人示己之诚,疑人显己之诈。 原文: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