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简书看到文末评论,有人说,我们读书分为三类,一类漫无目地读者,这类读者不清楚自己要读什么书,他们流连于各大书单,选择一个听起来还不错,看起来很励志的书来读,多会选择鸡汤文去读,因为易读。二类有目的性读者,他们读书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为学习而读,带着目的性,他们的书单不会跟随各大售书的排行改变太多。三类佛系读者,他们读书随心,虽然听起来和一类读者想象,但是已经相差千里,他们读的书虽然随心但是有深度,为的滋养灵魂。
这个归类容易让我看见自己,我从17年5月开始真正捧起书到现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转为第二类读者。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很漫长的阶段。
01.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我一直奉行我们会在某个时间突然恍然大悟恋上从前不以为然的事,比如突然把钱视为高贵的东西,爱上理财这件事。突然想学些技能傍身,突然想要开始英语之旅,突然爱上历史种种。后来才想明白这种突如其来的觉悟是自身提升后需要补给的能量。
可是这些和我们读书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生活的圈子有限,身边的人有限,阅历也因此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那这些提升从哪里来呢,读书。你手捧的每一本书,哪怕是鸡汤文都是作者潜心修炼多年的结晶,我们很幸运可以看到这些,直接把这些需要修炼的很多年跳过拿来用,哪怕只是杯水车薪的增加一点点见识也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如果说我们甘心放弃读书,那么我们放弃的将会是一个修炼性格的磨石,一杯供给智慧的甘露,一扇打开世界的天窗,一个通向真实自己的道路。放弃也不难,只要你甘心如此平凡的自己。
02.有目的的书读
这个阶段是我花费了一年多时间修来的,开始读书的我也是从鸡汤入手,从小说入手,因为不知道要看什么,于是从京东图书的排行榜里去决定,这样选择书也有好处,畅销的一般不会差到尾部,但是这样读书的不好处很多,一是目的性不强不容易勾起自己继续读书的欲望,你看完这本完全不知道下本要读什么来补充刚学到的东西。二是容易忘记,鸡汤文等一些容易理解的书的好处是朗朗上口,容易读,大脑就算不思考也会理解来书里所讲的七八十分,鸡汤都懂,可是喝完鸡汤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容易忘记,你给自己打了一针兴奋剂,兴奋过去作用也就消散了,长期看来效果甚微。
于是我读到《跃迁》的时候我发现有种读书叫有目的性的去读,道理很简单可是参透我却用了很久。
目的性在哪?自己的短板,自己想要达成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你不妨先给自己列一个目标清单,如同我,现在的除去工作额外目标是学理财,学写作,学阅读,学育儿。于是我的书单就已经很明确了,然后我就可以从别人的书单去挑选了。又提到了别人的书单,因为这些内容是我刚开始接触,所以会尽量缩短选择带来的时间浪费,直接奔别人看过觉得好的书单开始,有目的性的选择。我相信看过一这些书后你就会从硕大的书堆体系里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因为这个时候你就已经知道入手点在哪里,然后再进一步目的性的去选择。
目的性选择的好处在哪呢?你可以逐渐感觉到身体被填满,那些你需求的东西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于是又有新的需求产生,继续目的性的去选择,这样读书就不会中断,成了一个长期循环的过程,在过程中你也体验到了读书带来的成长的乐趣。其次规避自己的短板,人的短板很多,有时候你看的到但是不知如何下手,那你就可以从短板入手增加书单了,比如你脾气暴躁,那就可以选择张德芬,林清玄等一系列佛系修灵作家的书去读,会不会改变读过就会知道答案。
03尽量多读一手知识
这个观点也是我从《跃迁》里得来的,虽然一直在看书但是没有理解过一手知识这个概念。
比如我从汐宝出生三个月开始看育儿书,到十一个月读过七八本的样子,很多书里的观点都是借鉴别人的知识构建自己的观点,加上一个事例不一样的一本书就出来了,可是你读过之后的认识还是没有太多变化,只不过借由另一个事例加深了印象。
所以看完这些育儿书,总体上都和西尔斯亲密育儿法接近,而所有的敏感期的概念多源自于蒙台梭利的育儿观念,那是不是我们只需要读到源头的一手资料,如果不能理解再读一两本近期的畅销的书来加深理解会节省很多时间给别的知识。
我们读书的一个误区就是读的越多知道越多,实则不然,读的一手知识越多才越能理解精华,也大大的缩短了时间,再者我们无法确定三四手知识通过理解后的正确性。
04.那些高大上的知识体系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厉害的人读的书越是高深莫测,于是我们会有效仿的想法,想要达到和大神一样的眼界。
可是我们拿到一本含金量高的书就一定读的懂吗?我曾经买过一本会计管理的书,评价很高,书很厚。现在我基本记不清我把它放哪了,因为我的知识体系根本够不到把这些东西理解通透,读起来会很吃力,借由发个朋友圈给自己打打气的效果还是有的,至于想要通过这些书提升自己还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有一个词叫量力而行,读书也是,量力而读。我们在哪个层面就读哪个层面的书,跳回到为什么读书的一层来看,我们就是为了读书打破自己的格局,实现人生的跃迁才去读书,自然摄取的能量就应该对应自己的现实面,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不足没有什么不好,至少我们在往前走的路上,所以不要追求高深莫测的书,读自己能够理解的书就好,一步一步来,到后来兴许你会发觉自己可以跳读了,那个时候再高深莫测也不迟。
05.写在最后,关于自己读书的蜕变
首先想说的是性情改变,我从一个脾气很臭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可以在平常的事上控制自己情愫的人。这对于生活来说很重要,我有了更多的幸福。
我变得更加有趣了,在人群里一眼能识别哪些是同类。
开始更多的想要学习,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
有了更多的勇气,前段时间自主给公司做了一个小活动的培训。
我不再惧怕那些来自别人的不好看或者失败,因为我开始爱上自己。
我相信以后的亲子阅读会进行的很顺畅。
逻辑思维得到了训练,我相信这将是能力提升的一把钥匙。
接受度有了提高,这打开了我得到更多知识的大门。
我完全可以不去刷抖音,不去王者荣耀,因为我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我做好了准备迎接更多的蜕变,也做好准备做一个有才有貌的聪明女人。如果我的一年多的修炼对你来说能节省一部分自我修行的时间,文末的喜欢点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