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培养源于自然(三):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要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消极暗示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常规研讨时,老师说班里新来的博自控能力实在太弱。只要他在,班里就会被扰乱一大片。若是班主任在他还可以。而新来的配班老师管的时候,简直就是两个样,常常是管了前面后面乱了,管了后面前面又乱了,面对这种境况,配班老师连连叫苦,她认为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经过谈论,我们否定了班级老师的说法,并一致认为在没有观察、了解清楚孩子之前,不能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转班时领教过那个孩子的样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坐不住,活动时跑来跑去,有时趁老师不注意还跑到户外,害的当班老师到处找。

为了更清楚了解孩子,主管家长工作的燕和家长沟通了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以前就转过几次幼儿园,每次转园都是因为老师管不住他,最后任由孩子发展,属于放弃状态。

家长就是看到这一点,才给孩子要转园,就想让孩子有懂他的老师进行教育……听着母亲的诉说,我理解母亲的用心。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啊。于是,决定慢慢转变这个孩子。

其实,我仔细观察过他的“出众”,只不过现在的老师比他曾经的老师“好说话”,在班里不排斥他,他做一些出格的动作只是想引起老师对他更多的的关注。

于是,针对这个孩子的表现,研讨的结果是——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就要“对症下药”,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不要消极暗示。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应该说“你要怎么怎么做?”而不是“你不能怎么怎么做!”殊不知这个“不能”面对辨别能力弱的孩子就成了第一次语言信号的标准,常常就会朝着“不能”的方向去做。因为老师说了“**”是不能那样做,但孩子就想弄清楚,到底那个“不能”做了会是怎样的结果?

孩子毕竟是孩子,辨别能力很弱,感受不到“消极提示”的不足。所以老师和孩子在一起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根据孩子的接受水平,多一些正面引导,用发现的眼光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感到“我能行”,从而增强其是非辨别能力,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经过这样深入的研讨,班级老师豁然开朗,脸上多了欣慰的笑容。我想,她们肯定会采取新的方法面对博的行为习惯。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改变方式的过程。师者,以爱育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老师要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消极提示,给孩子改变的机会,静待他的变化!

(不过经过近几天的观察,老师明显感到,时时正面引导,博在活动中安静了一些,其他孩子也能管住自己,班里的常规明显有了好转。后续还会继续观察、书写博的发展变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532评论 2 14
  • 第二部分第30节: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1) 第三章 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个引导 父母最大的教育责任,就...
    吼少说阅读 3,894评论 0 52
  • 今天回家我心里非常的害怕,怕爸爸回家说我不好好听讲,在路上我就问妈妈我爸爸今天回家不回家,妈妈说你爸爸今天不回家。
    沈怡泽阅读 115评论 1 1
  • 你们都用自己的价值观评判别人的生活 这样真的好吗 伤人的是话语 还是我们的想法 原来龙翔服饰城价格可以对半砍厚 厉...
    角落蜷缩阅读 188评论 0 0
  • 【书名】《写出我心》 【作者】威廉.津瑟 【金句】 001划分段落在非虚构文章和书籍写作中是一个微妙而重要的因素—...
    鲁曼啊漫阅读 13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