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什么的完全没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一首题西林壁,造就了江西庐山名山大川之名,以至于到现在,庐山依然是江西最有名的旅游景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一首望岳,写出了泰山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一举奠定了泰山五岳之首的地位。
自古名山大川,少不了诗人名人赋予各种意义, 岳阳楼的岳阳楼记, 滕王阁的滕王阁序,都是这样,还有更多。
这些是古时候的诗人,或者一些历史事件自然形成的。 没办法,天生的。
现在的旅游业这么发达,很多新兴的旅游地点,为了打出名气,纷纷的对内挖掘自己的历史文化韵味,但凡挨着点边的就要那过来大书特书。因为历史名人文化是景区的灵魂。
所以,旅游景点千方百计的想要去获得那些名人的故事,因为,那样就有了灵魂。
比如一座名山,它可能有很多传说和历史。佛教的,儒家的,道教的。有名人在这里写过诗,有读过书,有曾经停留在这里数年后命运发生了改变。它盛产一些东西,可能是水果,可能是茶食。它既是曾经朝代更替的重要事件点,也能跟当初红军的经历挂上勾。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线,你要抓哪根?还是都抓住再找出一条线索,用一个主题把它们全没有违和感地串联在一起?
面对这些素材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方法,什么角度来处理?
而写作的灵魂是什么?
我想,写作的灵魂是分享。
我们想要分享,不能干巴巴的说一句,我分享你一句话,巴拉巴拉说一句,然后,你会看么?
我想谁都不会看, 虽然有可能是很好的道理。
这时候,如果用故事来引入,把灵魂藏在故事里,故事说完了,自然引申出你的核心结论。我想一篇读者想看的文章就算完成了。
这些用来引入灵魂的故事,就是我们需要用到的素材,就像景区想要找到的名人故事一样。
可是,有时候素材不灵了怎么办?
一开始写得还行,写了一段之后就没话说了,越来越无力,怎么办?
很多时候是自己对内容得理解不够,角度不够,导致你越写越无力,这时候,尝试着更多角度去发现内容的新奇之处。
也许角度很小,但正因为小,所以才是你表达的奇特之处。
也许角度很刁,但正因为刁,所以才是直指人心的观点。
多读几遍素材,尝试的从素材中发现不同的角度,这样,素材才不会不灵。
一遍不行就读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