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一书中,凯利在前几章列举的冥想,呼吸法等方法,是我从这本书中所得到的最大收获。这些方法本质上是让自己回复到冷静理智的状态,藉此控制自己。在后面几章,凯利则是更集中于其心理,社会方面的影响力,以分析其原理,达到改变思维方式的效果。
说说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它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可能是观念的不同,我个人并不倾向于强求自己去自控。当然,也不是不希望自己在这几个月的假期中,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秉持有效益的生活作息与适量的学习,并保证自己有充分的时间享受假期。而要达到这些期望,一定的自控是必要的。
就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自控应该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目的。我们应该是为了达到我们的某些期望,某些愿望而需要自控,而不是单纯将自控视为我们的最终目标。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说过,为了将来更大的利益而牺牲当下的利益,或者避免未来无法承受的损失,才是自控存在的理由。
说到知行合一,言行和思考是一致的,即不存在需要做的事只停留在思想阶段,而必须身体力行。但更重要的是,比起考虑怎样让自己去做某事,我们首先应该清楚意识到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比如说,一个人很努力学习英语,是为了追生肉美剧。相比之下,另一个人也很努力学英语,但并没有最直接的动机,仅是因为认为自己需要去学,或是环境因素导致这个人认为自己得去学,结果很有可能是前者所获效益更大。事实上,有动机的人比起没动机的人更容易控制自己去做这件事,而动机具体的人同样收获效益比动机不具体的人更高。自制力在这两者中,更多是后者更加需要,本身愿意去做某事的人,自制力完全是不必要的。是因为这个人认为做这件事是出于他自身意愿的,而不是因为各种现实因素。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做的事能给本人带来愉悦感。此时,这个人是被自身的欲望所促使,欲望和愿景的一致性,令自身可能产生的心理阻力因素大大降低,由此带来的知行合一,我认为比单纯行为上的一致更加有效且轻松。
其实,比起总是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抑制自己的欲望本能,去达成目标,为什么我们不能试着去接纳,包容并且尝试着驾驭这份祖先的馈赠呢?毕竟,欲望能带来的,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