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洗漱,收拾,吃饭,坐车回村里拜年。
和一大群人去了好多家,都是长辈家,年纪最大的是一个八十多岁老太太,去年走了一个九十多岁的,现在这位奶奶应该是最大年纪的。
虽然拜年很多年,但依旧有点傻傻搞不清谁家是谁家,要么是爷爷奶奶,要么是婶子大娘。有的人家收拾的暖和干净,有的就差点意思,由此可见当家人的过年心境不一样,或者重视程度不同。
只有一个人状态很不错,穿着得体,精神矍铄。其他人大多呈现麻木状态吧。有些人之前还在,但今年看不到了,已经过世,这点上不由得让人感慨,虽然大家蚂蚁一般的过活,但具体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感受还是不一样。
去年因为疫情有两位亲戚去世,一个七十多岁,平日就身体不好,只留下表姑一人了。这次去到他家,熙熙攘攘一屋人,以往她会走来走去招待大家,今年只是强撑着,言语上招呼下,而在大家走出屋子离开时她的眼泪流出来了,我心里跟着很难受。我想她大概不能一时适应表叔的离开,毕竟风雨走过几十年,虽然后期表叔经常卧病在床,需要伺候,但毕竟有个说话的人,凡事有商有量,这冷不丁剩她一人,即便有家人陪伴,但谁能代替表叔呢?不能。
另外一个才六十出头,很突然的因为疫情离开,这次过去,发现表姨还好,还算平静,她说以后靠给村里打扫卫生和种地来支撑家里,说“你叔走了,不管俺们了,以后得靠自己了”,我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安慰,想想也就是这样了,斯人已去,活着的人总要好好活下去啊,她还有儿子和孙子孙女,好几口人呢。
人固有一死,可是如果可以,身体允许,在生前尽量安排好一切,不要让爱着的家人在难过的同时,在生活上还陷入困境。不是说以上两位亲戚,他们其实经济上还凑合,只是忽然想到这点。
想起《人世间》中周秉义去世前嘱咐冬梅再嫁,这是对她很好的保护,也是最好的安排,体现一个男人的担当。
大过年的怎么聊到这话题了,先不说了。
拜年结束后坐车回到县城,和孩子爸一起张罗下午饭,有鱼有虾,有排骨,有热菜,有凉菜,做完吃完累得不行,下午呼呼大睡一觉,把昨晚欠的也补上了。
晚饭给儿子做了西红柿鸡蛋面,给女儿热了年糕,孩子爸不吃了,其他人也都不吃了。我不行,一顿饭不好好吃就觉得亏自己,那些零嘴吃了胃里不得劲,也来了一碗面,就着白菜粉条焖子吃的津津有味。
这年就这么乏味的过去了,就保佑管住嘴迈开腿,不长肉吧。
哦,还发了许多祝福短信,给家里几个长辈打了电话,发红包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