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物质: 1个体精神和身体依赖,2精神活性物质。
二 物质使用障碍
1物质滥用
1适应不良地应用导致明显痛苦和功能缺损,2工作学业家庭失败,出现法律和人际问题。
标准: 心理问题及非适应性行为。
2物质依赖
1适应不良,2标准: 耐受性,停用有戒断症状,冲动性使用行为。
3物质戒断
突然停止使用,出现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4物质中毒
摄食后引发认知和躯体影响。
二 物质分类
#按药物分类:
吗啡,酒精巴比安,苯丙胺,大麻,可卡因,致幻剂,挥发剂,烟草。
(一)阿片类药物
1作用
产生阵痛和欣快,以及心境改变;呼吸抑制,困倦和运动迟滞;注意记忆和判断受损。
2成瘾特征
生物依赖,心理依赖,耐受性。
3戒断综合征
重要临床标志,流泪、瞳孔散大、失眠、焦虑。
4危害
1损害身心,影响精神活动。
2唯一目标是获得毒品,带来家庭及社会诸多问题。
3抵抗力低下,诱发各种疾病。
4诱发传染性并发症。
5治疗
1生物
戒断及合并症: 美沙酮替代递减;维持疗法。
2心理干预
行为治疗: 奖赏和惩罚。
认知行为: 解释认知作用;确立戒断目标,结合行为矫正。
家庭治疗: 建立持久治疗关系;明确家属作用,制定治疗协议。
集体治疗: 互助自助为宗旨。
(二)大麻类(致幻剂)
1作用
唤起感觉能力,吸入后舒服且宁静。
2毒理作用
大脑退行性作用,诱发偏执狂和妄想型精神分裂等。
3戒断反应: 长期使用者,震颤、出汗、烦躁、腹泻。
5危害:
损害个体记忆感知,和判断运动能力;对心血管,呼吸和免疫有影响;丧失社会职业功能,去人格化。
6治疗
专门处理人格障碍;宣传教育,认识危害。
(三)酒精依赖
#酒精过度使用是当今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
1毒理作用
1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到高度抑制)。
2依赖后的精神障碍。
第一期,欣快行为,轻度障碍。
第二期,功能损害明显期。
第三期,深睡-昏迷期。
3对身体所有器官系统的损害。
4人格改变,家庭和社会不良影响。
5戒断症状: 震颤,恶心,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2诊断
#七条符合三条可确诊。
控制力弱;实际使用量更大;生理抗药性;戒断症状;忽视其他活动;试图戒除,有失败经验;不顾生理和心理问题继续使用。
四 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1激活快乐通路: 刺激脑内多巴胺增多。
2遗传。
(二)社会心理因素:
1父母教养及亲密关系。
2心理易感性。缺乏自尊、无自我控制能力、反传统、冲动、缺乏社会责任感。
3压力与紧张得到缓解,形成强化。
4认知和态度: 过分重视当前的享受。
(三)社会文化
同伴影响;文化和种族影响。
五 治疗
目标:控制滥用,帮助躯体健康恢复和解毒,建正常生活的信心。
(一)生物治疗
1减少饮酒渴望: 戒酒硫等。
2减少急性戒断反应: 安定,逐渐停用。
(二)心理治疗
1小组治疗: AA-匿名互戒协会。
2环境干预: 家人朋友的支持,建立协议。
3认知行为治疗: 厌恶疗法;自我控制训练,控制相关刺激;调节饮酒行为,强化戒酒行为。
(三)预防
高复发率,法制手段及教育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