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监狱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的认知、情绪、对待外界的态度、我们拥有财富的多少,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指挥着我们的行为,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情绪问题:
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我们情感。大多数人活了一辈子,体验到的不是积极快乐的情感,悲伤、难受、痛苦、压抑。。。这就是活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苦的就是情绪情感,我们对待外界的态度,我们通过外界的事物,我们内心的感受,这叫苦了一辈子 。很多人也快乐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幸福跟拥有多少没有关系。
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一生都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对我们非常重要。大多数家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吼叫、愤怒、担心、愧疚、自责、难受。。。。这些都是情绪。因疾病死亡中70%的人都是因为情绪被活活气死的,大部分身体疾病都跟情绪有关。控制情绪就能掌握自己的生命。内部世界,想法、认知、爱、恨、难受。。。。。。是动态的,内部结构不一样,就会对外界的认知不一样。
内在状态决定外在结果。
安全感这件事跟别人没有关系 ,一个女人价值感高跟谁都有安全感。有没有安全感,是对外界的感觉,是内在对外界的信任程度,是内在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恒定。 当外界的物质高于你对自我价值的判断时,那么你就感觉很难去掌控,就没有安全感。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我们的主观世界。改变内部世界就能改变外部世界,我是一切的根源,你变了世界就变了,改变什么呢?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态度,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改变我们内在的情绪结构, 我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害怕什么、排斥什么、享受什么、指责什么、担心什么。。。都属于内在的情绪。
一个人的内部情绪结构一旦形成,那么就形成了对外部的行为。坏的行为背后都是坏的情绪,好的行为背后都是好的情绪。人的本能的行为,无意识的行为,不自觉的行为,不经思考的行为,下意识的行为,都受自己内在情绪的支配和影响。
幸福是谁创造的?自己创造的,跟别人没有关系的。一个绝对自信的人,内心充满了对自我的欣赏,接纳,喜悦、认同,别人骂她是笨蛋/傻瓜,你觉得她会不会生气?如果一个自卑的人,自我嫌弃,不接纳自己,觉得自己长相不好,颜值不好,皮肤不好,口才不好,发型不好,即使别人说她很棒很优秀,她都会觉得对方在忽悠她。
同样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和感觉为何不一样呢?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可以看到坏事情好的一面,如果没有,即使好事发生,你也感觉到的是负面的东西。感受是最不先说,情绪是事实,这些都是主观下的感觉。从负面的情绪模式中走出来,让我们内在充满爱、高兴、感恩、信任、肯定、接纳,具备感觉这些的能力 。这就是创造成功的模式,这是我们需要成长的最要目标 。
三个步骤解决:
1、找到坏情绪的来源
2、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和真相。
因为我们在关系当中,发脾气时会自我否定,会瞧不起自己,会内疚,会自卑,同时别人对我们发脾气,我们会抱怨别人,指责别人, 我们对对方有憎恨,我们往往会根据情绪行为本身来评价对某一个人喜欢还是不喜欢,或者对错的评判。我们必须找到所有情绪背后的真相,然后才能透过表面看核心,才能做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才能做到不浮躁。(1不被自己情绪带走,2不被别人情绪带走)
3、学会和过去的模式、体验、经验、某些人进行分离。如分手、离婚、已逝的人。。。。。学会分离。
婚姻没有错, 我们要从第一次婚姻带给我们的情绪当中走出来,比如我们感觉到被伤害,感觉被辜负,我们对男人有愤怒,不相信爱情。。。如果这些情绪投射在新的两性关系身上,新的关系就变成上一段关系的失败的延伸。所以婚姻没有错,是我们没有从第一段失败婚姻的恐惧中走出来。我们对婚姻失望,不是婚姻出了问题,我们还没从对上一个男人的失望情绪中走出来, 这就是投射、转移。当一个人过去经历的某些事情,遇到某个人,某个时间段的经历,产生了我们内心某个愤怒、压抑、恐惧、自卑,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自我调整这些情绪,或者没有人帮我们调整好这个情绪,就会慢慢的形成未来我们对同一类人或者事物本能反应和态度。
分解:
1、情绪的来源:
1)曾经的经历、曾经的伤害。
过去看到的体验到的,会留下某些情绪、情节和阴影。如果当时发生时未及时处理,就会形成身体的某种反应系统。有的人被别人说的一句话或者做的一件事只伤害了一秒钟,但却把这一句话或者一件事伤害自己一辈子。“为情所困”的意思是:人情绪当中走不出来,甚至有些人恶狠狠的指着别人说我不会轻易原谅你的。请问你恨别人讨厌别人是谁难受?别人可能都不知道你在恨他,这个世界最郁闷、最吃亏、最不成熟、最不划算、最愚蠢的方式和对生活的态度就是我们恨一个人。我们要从负面的情绪当中走出来,让我们的内在有更多积极的情绪、快乐、喜悦、知足、慈悲、感恩、自信。。。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来让自己具备这些能力,不然就算有家财万贯,所有人转着你转,你也感受不到幸福。
所以创造失败的模式就是内在负面情绪的模式,创造成功的模式就是内在喜悦高价值感、内在积极情绪的模式。
2)童年的成长模式。
家长怎么对待孩子,会导致孩子内在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从而固化成孩子对待外界的人格模式和关系模式。
A、如一个家长从小有抛弃过孩子,孩子一定会有低价值感,我不值得你重视,我不值得你在乎,我不值得你花时间,我不够好,我很差,于是孩子就有低的价值感 ,就会在关系当中自我攻击,自我伤害,掩藏自己的需求,讨好别人,失去对别人的信任。一个人行为的背后是人格,人格的背后是曾经童年成长的经历。
B、如家长从小打骂孩子,于是孩子就有身体被侵犯后的屈辱感和愤怒感,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会有暴力倾向。
C、如家长从小否定孩子,孩子就会有自卑的情绪,于是自卑会让他不敢去体验、尝试、创造,或者他总是想去证明自己,那么这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
D、如一个孩子从小就很努力,但每次努力后做出好的结果,没有被爸爸妈妈看到,他就会失望,失望就会让孩子产生抱怨的情绪,他有委屈和抱怨,他就干脆放弃努力放弃上进。这就是童年被对待的模式。
E、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不上进,或者到了40岁了仍然在打游戏,不努力赚钱做事业的男人, 跟他们的人格品格没有关系,这是他童年的模式决定的,他们之所以现在不上进,是还活在我曾经很上进很努力但没有被看见的抱怨和委屈当中,还活在跟他爸爸妈妈不被认同的关系当中,渴望等待父母 理解 认同 他,他都还处在绝望中,怎么可能上进呢?
F、如一个孩子从小被控制被包办,看似是爱,但孩子要的是实现自我,于是孩子就开始不相信自己,“爸妈不相信我是不是觉得我不够好/总是要替代我,是不是我不行”, 于是替代越多,孩子越来越不相信自己,长大后啥事也不敢作主,内在有不相信自己的负面情绪。好的情绪有好的行为,坏的情绪有坏的行为。
这就是我们讲的童年成长的经历,童年被对待的模式会产生情绪,情绪会固化成人格, 人格会决定结果。只要一个孩子,因为爸爸妈妈对他的教育产生负面的情绪,行为一定是以释放内在的愤怒为主要对象。只要家长改变了,就不会持续给孩子带来负面 的体验和负面的情绪,而是带给孩子正面的情绪体验 ,心境变了,行为自然变了。
a、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关注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越不负责任、越无知的家长,才会粗枝大叶、毫无顾忌的对孩子发脾气、指责、控制、唠叨、怨恨,这是毁掉孩子没有比这更狠的方式了。成功的背后是人格,人格的背后是正确对待。
家长永远要非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去纠正、提升、修复我们的教育方式 ,我们要小心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对孩子的每一个态度,我们要用心的去陪伴孩子,我们要呵护孩子的心灵。虽然孩子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但我们尽量的不要去伤害他。
b、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有情绪时,我们要学会正确引导和释放孩子的情绪,如果不懂引导,那就是旧伤未好又添新伤。结果就会让孩子变成情绪化的魔鬼。
1如以暴制暴,威胁。孩子哭,家长会说你再哭我就揍你,不许憋嘴。这就是孩子有情绪,你把他压下去,结果就是这个愤怒会在孩子的内在形成3种伤害 ,一是孩子具备了攻击性人格;二是身体的健康给压迫掉;三是愤怒导致孩子身体虚胖,发福。(正确的做法:想哭你就哭一会,大胆的喊出来,)
2如被孩子情绪勒索。孩子一说要死,要自杀,家长就害怕退让了,于是孩子就知道了只要他一威胁一哭泣一生气一赌气,家长就会满足他。这就培养了孩子持续通过威胁、生气、赌气、自杀等的模式,久而久之,假的东西说多了就变成真的了。如果家长觉得这个不重要,试试每天自己起床喊“我有病”十次,每天喊,观察自己会不支有病。
3如制止孩子哭泣,命令孩子开心,男子汉不许哭,有什么好哭的,这点小事你是男子汉要大度。。。。这比以暴制暴态度稍微好一点。
4如全孩子贴标签,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的情绪,自己老是把孩子搞的难受、哭泣、愤怒,然后再给孩子贴个标签,“动不动就哭/爱哭鬼/小气包/你就是气球/像个女孩一样爱生气。。。”,贴完标签,孩子就走不出标签对他的束缚。
5如指责说教。 孩子难受了,愤怒了,家长不但不理解、不接纳,不去释放孩子的情绪,反而去说教他,
6 如制造孩子的内疚。“我都快被你烦死了/白天累死了回家还要听你的哭声/你还要不要我活下去/非要折磨我/为了你我饭都吃不好,觉也睡不好。。。”这就是激发孩子的内疚感 ,一辈子都创造失败(1他会觉得自己有罪,自我惩罚自我伤害 ,甚至会自我创造一些事故来自我惩罚。人往往通过体验伤害来弥补对一个人的愧疚感。如日本人做错事了就切腹自杀,以死谢罪。人只有通过惩罚自己的身体时才能够解决和平衡内在的愧疚感。家长激发孩子的愧疚感,孩子只会通过自我伤害自我攻击来弥补对爸爸妈妈的伤害。2是孩子内在价值感会很低。3是孩子一生都在想着回报父母 ,为父母而活一辈子都干不了大事。父母的生命是由自己照顾的,凭什么要孩子照顾,生命是向前看的。)
7如孩子生气了,家长是冷处理。不关心、不心疼、不理、不管,这些方法只会增加孩子更多的负面情绪。如果是这样对待孩子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以及人格全部被破坏了,家长如果也是这样被对待长大的,需要立马学习成长,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才能带孩子从关系模式中走出来。魔鬼的背后曾经都是天使,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3)家族和家庭的传承。
爸爸妈妈的情绪会本能的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全盘接收。
最好的备孕是什么?就是调整好我们的人格和情绪,让我们的内在更积极更阳光 ,从创造失败的负面情绪模式,通过学习成长,建立创造喜悦的情绪模式。这个时候怀的孩子才是最好的状态,不仅仅是喝鸡汤补品来解决身体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问题。
遗传疾病,看似是身理的原因,其实90%以上都是家族未被处理的情绪部分。作为家长我们,如果本身情绪不稳定,情绪未被处理,一定会传递给孩子,成为孩子未来的困扰。原因就是1家长对孩子生命持续的影响;2是孩子对父母的忠诚和追随。
总结:情绪没有好坏,只是反应出过去的事情还没处理好,人和关系还没有分享终结。一个人的情绪跟他的品格道理没有关系 。
3个真相:
1)别人针对你的情绪不是针对你的。
不要伤害自己,我们只是别人触景生情的投射。
a少一些关注别人对待我们的情绪和态度,因为我们知道真相,知道别人的情绪不是针对我们的,多一些慈悲和包容和爱。他不是攻击我们,我们要同情和怜悯他;
b允许他以他的方式存在;
c我们要给他更多的爱、欣赏、认同、接纳。我们就变成他生命当中拯救者了。
2)我们对别人发脾气,其实我们讨厌别人恨别人,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别人只是我们生命当中某一个阶段的投射,他只是扮演了我们生命当中情绪释放的出口,我们应该感恩他们。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慈悲。被伤害的人其实也是蛮伟大的,伤害别人的人其实也很伟大 。
3)越情绪化的人越需要关注 。
越情绪化的人代表他在过去被错误对待太多了,所以内在有很多情绪,生命当中有很多被伤害、被指责、被否定、被忽略、甚至被打压的事情,同有经过正确处理,一辈子也没人帮他处理,最后他就变成情绪失控和人格出现问题的人。需要持续认同,持续关爱对方,对方才会被我们疗愈。看清真相后的允许,允许后的引导 ,要把自己成长的成熟一些,高价值感才可以应对。
如何从情绪当中走出来:
1、情绪是我们过去没有看到他,所以一直活在情绪中,看到情绪找到情绪的来源,从源头找到问题,今天的情绪就是为了让我们示来变的更好的过程。
第一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情绪而对自己进行否定不接纳。
第二不要对自己的情绪有负面的评价,如我是自卑的人。。。等等。
我们认识情绪的背后是要找到原因,让我们知道生命当中还有哪些事还没处理,哪些人还没分离, 哪些场景我们还在乎,我们是为了了解自己、看见自己的,而不是用来指责自己的。
2、 我们要学会同过去分离。
同过去的经历,同过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