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吃货不孤独
本文原创,欢迎转载
昨天,我跟大家推荐了”二八”法则,反响不错哦,大家都踊跃点赞,积极转发,然后我的被关注度又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当然,取关的同志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听一个话唠聊天是个挺不容易的事情。
今天我要谈得就绝对是我的原生态思想了,那就是伟大的“二六二”法则。嗯,这个是我今天早上在吃早点的时候,自己悟出来的。但是,我去搜索的时候悲催地发现,这个也被前人写过了,叫做“橄榄球定律”,我太无知了,嗯,我们按照我原来很无知的路数来走。
因为我是个负责的厨师,我想着昨天的“二八”法则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忽然我发现,如果,我们亲爱的观众,在应用二八法则的时候,突然发现,我这辈子都上不了那个顶部“二”怎么办?嗯,这也是吃货最近头疼的问题,因为我不管怎么写文章,我发现,按照冯唐老师的金线原则,我可能真的这辈子都上不了那个顶端的“二”。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如果这个“二八”法则,是条铁律的话,那么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行当,一定会有最底层的“二”,这群“二”,就是顶层“二”的绝对对立面。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必须存在,但是这个底层的“二”,恰恰就是我们必须脱离的地方。
吃货自己总结出来的所谓“二六二”法则是这样的:在一个标准分类下,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积极影响(这个比例大约占百分之二十);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这个比例大约占百分之六十);还有一个少数,它们不造成影响,甚至是负影响(这个比例大约也占百分之二十)。
这个规则是吃货臆想出来的,按照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我们应该来试着证明一下。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的是班里的学习成绩前几名,除非前几名的孩子有非常大的性格缺陷,比如,像前一段时间网上传的视频里面的纠集起来打老师这种行为。老师最不喜欢的是学习成绩倒数的那一部分同学,除非,那部分同学的家长给老师发了微信红包。所以,按照学校考核学生成绩的标准来划分的话,我们的学习成绩是直接导致老师喜欢的标准。
那么如果你想让老师喜欢你,从而对你好的话,如果真考不到前面,那就得努努力,不要拉到最后面,你的待遇也不会太坏。
工作以后,我们知道,排除了做人的因素外,老板最喜欢的是那个工作业绩最好的一部分人,最讨厌的是工作业绩最差的那几个人,老板讨厌的结果就是在公司不景气的时候有可能被裁哦。所以,我们如果不想在大经济已经“L”的情况下,自己的生存状态也进入“L”。那就是努力哦,不要在工作业绩上面失分。
出人头地,这个目标还是梦想的时候,当我们还很难挤到上层的那个“二”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己先不要成为最差的那个“二”。
证明完毕,看得出来,证明不是很充分,但也能粗浅地说明问题了。
那么这个“二六二”法则有什么用呢?吃货的回答是,没什么用,因为按照有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话,读书,可能是最没用的,古人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非但如此,吃货还认为,读一本书,或者读一篇文章,都不是解决人当下面对的问题的。
人面当下就要翻书解决问题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开卷考试,翻教科书或者字典;另外一种是,买了新东西,不会用,翻看该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而人生呢,你确定你会买下面这本书么?
我们读书,学习,都是在学习一种未来可能碰到的情况,例如,我碰到了困难,我该想屈原苦难,还是想哥白尼布鲁诺,或者想想孙少平?跟他们学习什么样的精神,度过苦难。我碰到了顺境,我是不是该想想温水煮青蛙?想想居安思危?想想菜根谭那句“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来警戒自己。
甚至,有一天在旅行中,面对大好的江景,脱口而出一句“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面对大草原,脱口而出一句“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面对实在无语的美景,直接来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那也比“牛X,真牛X,美死了”这样的感叹要舒服吧。
所以,阅读、学习、拥有知识的快乐,是在使用的时候,当碰到事情,需要解决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看过这本书,我学过这方面的知识。“这个时候是最开心了。
如果,非要在看每一篇文章的时候,就憋着劲,我今天就要学点什么用的。对这种“读书现用论”的同志来说,最有用的书就是,提前一天看黄历,因为上面写着“今日宜……,今日不宜……”。
“二六二”这个吃货杜撰出来的所谓法则,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如果非要找点有用的点,那就是,在往顶层“二”努力的道路上,实在累了,需要休息了,我们歇一歇,但是在休息的时候,绷着根弦,比对着自己周围的小伙伴,不要往下出溜,就算出溜,也不要出溜到最底层的这个“二”。仅此而已。
题外话:
本篇跟上篇,题目上互相打脸,内容上互相支持。有人会说,“道理全让你说了。”还真不是这么回事。本文从逻辑上面来推,还是没有大毛病的。
大家关注了这二十来天的吃货,也大概知道了吃货鼓励人的路数了。有些朋友跟我反馈,你就这么两招,看的有点审美疲劳了。
我说,是啊,鼓励人是个手艺活,真正好的鸡汤是营养人于无形的。而不是硬给人吃鸡肉的。一篇好文章是应该有很强的代入感的,这样才能让读者在今后碰到类似的情境回想起来。而我的手艺还欠缺,熬汤的时候难免串味,但每次到最后都争取能点了题,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心得。
看文章,学知识,是个看别人长处补己短处的活,大张伟老师的名言是怎么说的?“谦虚使人进步,shi人都能进步”。吃货看文章,都是在挑别人有用的学。别人的文章的毛病,能无视尽量无视,实在看不下去,警告自己写文章千万别这么来。我觉得这个态度还是比较本分的。
有的人说别人的鸡汤文“汤挺好,没勺子。“。记得有一位鸡汤界的吐槽高手说过那么一段“勺子不就是在自己手里吗?行动力就是我们的汤勺。别人辛辛苦苦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熬制浓浓一碗鸡汤,你一边闻着一边怪他们没给汤勺?!脸呢!”
听听,这就是好厨师,“能熬的一手好汤,就能下得一碗砒霜。”吐槽谁不会啊,负能量谁没有啊,谁每个月不会来个三五天的大姨妈大姨爹?鸡汤工作者们不容易,他们坚持干着这个活,就是让那些有梦想的,偶然想努力的人,在想努力的时候,能够找一点应该努力的动力而已。所以,随手关注“吃货不孤独”,义不容辞啊。
辛弃疾说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禅宗又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文玩工作者们说“菩提无贵贱,人心有高低”;一块狗屎掉蛋糕堆里面,看别的蛋糕都会觉得味不对。有的人看书涨知识,有的人看书涨姿势。所以,吃货水平有限,客官您挑着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