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舒适圈没这么可怕,要学会利用它、与它和谐相处。——座座
本座今天来聊聊【心理舒适圈】
心理舒适圈是指我们每个人经过长时间的生活,而形成的一个无形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我们有自己熟悉的家人、朋友、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等,圈子里的生活通常符合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节奏。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圈子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诸多需求,因而让人感到舒适、安全。
同样,除了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之外,每个人都还会有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来获得更多成就感、自我价值感。
这时候,舒适圈往往不会作为“动力”出现,而是会成为高层次追求的一种“心理阻碍”,近乎完美的圈子让我们不想踏出半步,但却又与自己更高的追求背道而驰。
如果从舒适区走入学习区,意味着进入到自己的能力不易驾驭的区域,必须接触新的人或事,进入一种新的节奏、一种自己不熟悉的状态中,从而产生了无助、畏难、退缩的心态。
因此,在舒适感和高追求的斗争中,是走出圈子?还是待在圈里?两种纠结此消彼长,让人陷入焦虑不安。
座座的小事例
01
“小透明”、“不起眼”是小陈给自己的标签,小陈是一个985大三学生,她的理想是未来能和爱人住着温暖小窝,没有各种人情世故、生人打扰,只有几个亲密朋友经常串串门,舒服自在。
内向含蓄的小陈一直不擅交际,即使现在上大学三年了,但每次上课做演讲展示、社团竞选都是一上台就“唰”地红了脸,每一份实习工作她都是领导最后才会注意到的员工,每年生日最爱的就是三两闺蜜一起过,不需要热闹大聚。
但她真的享受现在的生活,学习不错,有几个好友,想干什么干什么,不出意外的话毕业后也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但其实在她心里,一直都有另外一种声音:我想变得外向自信,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在老师面前大胆发言,懂得和各种人打交道,毕业以后拥有一份挑战性的工作,想成为雷厉风行的企业精英。
显然,这个的声音与小陈的现状格格不入。她内心希望改变,让自己更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但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
每当她尝试上台时、尝试认识新朋友时、尝试和领导谈话时,她就开始感到焦虑、自卑,觉得自己很差,没办法适应新方法、新环境。她失败了,于是又退回到圈里。
02
王女士,45岁,有一儿一女,有稳定的单位工作,一家四口过着平淡的生活,工作日按时上下班,每天晚饭之后夫妻俩给孩子指导完作业再下楼散散步聊聊天,周末约几个好姐妹聚个餐,或者去爬山、短途旅行。
前段时间,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素人比赛节目,里面有一些家庭主妇利用空闲时间做成了不小的生意,还天天瑜伽保持身材和皮肤,学会了跳舞、书法等等,大体意思就是,别看她们人到中年,但通过自己努力,生活、事业双丰收。
王女士看着电视里容光焕发的同龄人,开始羡慕起来,也想和她们一样,会赚钱、有事业,成为优秀、成功的女性。
但这对她来说并不容易,虽然她成就不大,但却很满足现在的生活,改变意味着生活节奏大变、要做出各种方面的努力,付出大把时间学习、交际,原本休闲的生活也不复存在了。她陷入了纠结和不安中。
所以,无数人都不约而同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不要踏出舒适圈?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哪种需求更强烈】,这个必须由你自己独立判断和把握。
.
如果你想更快地实现事业,或更好地达到理想,或帮助家庭发展,或为子女铺路等等,这些渴望比现在舒适的状态更重要,你的圈子确实阻碍了你实现它们,那么就敢于走出圈子、改变自己。
就像上面提到的小陈,她心里渴望拥有一份好事业,她把个人提升和自我价值看得更重,那么就要去改变,去提高自己的人际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胆量。
如果你认为自己现在很充实,已经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其他并没有那么重要,那么你大可以尊重自己的意愿和内心,待在圈子里,过你喜欢的生活。
比如王女士满足于她现在的日子,那么她完全可以选择留在自己的圈子里,没有新的重大改变让她不安,也没有艰难的改变过程让她痛苦。
座座核心观点
永远不要被“心理舒适圈”左右,要不利用它提升自我,要不与它和平相处。这个问题说到底,没有你该不该,只有你要不要、想不想。没必要纠结焦虑,白白浪费精力和时间,干脆些,决定走出那就全力以赴,决定留下那就安心生活。
.
推荐阅读
.
座座会继续分享【如何走出舒适圈】、【如何与舒适圈和平相处】等内容,小小期待一下吧!
心理插座,为你充电:梳理内心 接受自我 提升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