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登,在古代是对攻城战里最先登上敌方城墙,击溃敌军的悍勇兵士的统称。
死士,在古代是对那些视死如归,为了达到最终目的敢于赴死的战士。
这两个词的结合,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详细的记载。先登死士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袁绍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中。据传,为了争夺对大汉冀州的控制权,袁绍同公孙瓒在界桥(今河北邢台市威县城东方家营以东)展开大战。此时,公孙瓒拥有当时数一数二的骑兵部队(白马义从)。据演义记载,白马义从属轻骑兵,人数在三千左右,人披白甲,白袍,手持白缨长枪,胯下皆为白色战马。远远看去,雪茫茫一片,甚有威势。
面对白马义从的攻击,骑兵本就不多的袁绍军,屡战屡败。紧急关头,袁绍手下大将麹召集手下精锐甲士八百余人,身穿重甲,手持长戟,腰跨战刀,人手一把精钢重弩。列阵于溃退的袁军前。以强弩射杀对方马匹,以长戟勾割马腿及敌军。一时间,威名赫赫的白马义从阵脚大乱,被八百甲士逐一射杀。
从此,先登死士一战成名,指挥他们的麹义也一跃成为名将。这是先登死士名声大噪的一战,也是仅有的一战。不久之后,就因为亲手打造这支部队的大将麹义,不善交际且为人傲慢,被小人所谗,最终被袁绍斩杀,先登死士也随之消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