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清的儿子上了热搜。据说,看过的妈妈都有和她抢儿子的冲动,实在是因为这孩子太优秀、太自律了。尤其是对家长非常头疼的作业辅导,这孩子竟然一点不用家长费心。来看看母子之间的对话,面对面感受一下:
“儿子,我陪你出去踢会儿球?”
“写完作业。”
“踢完球再写?”
“写不完。”
“写不完明天写。”
“明天还有明天的。”
今日事今日毕,这个好习惯可真是太让人羡慕了。相对于写个作业能把父母气到住院的孩子来说,海清的儿子简直优秀得让某些大人都自愧不如。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并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对于基本没有什么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好像是挑食、赖床、乱扔东西更是常态。很多妈妈说,我家孩子就这样,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
养成好习惯真的那么难吗?还真是不容易。
仔细想想,每个好习惯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毅力,但短期内却很难看到成效。而坏习惯呢,不费时,不费力,还能得到即时的快乐,短期内也看不到什么后果。比如,孩子挑食,虽然明知道长此以往,难免会营养不足,抵抗力下降,但当下却不用难受地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孩子不喜欢洗澡,一天两天也看不出什么来……长此以往,坏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那么,作为家长就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养成坏习惯吗?当然不能。家长要帮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坏习惯,做好习惯养成的助推器,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律优秀的孩子。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遇见成长·自律小孩养成绘本》系列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
言传身教,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书中的孩子亚克是一个顽皮可爱,想象力丰富,讨人喜欢的孩子。当然了,他也有很多小孩子常见的毛病,比如,挑食、不爱洗澡、不爱收拾房间等。对此,亚克的父母没有批评,没有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他。在《收拾房间!真干净呀》故事中,家人在让亚克收拾房间的时候,也在不断引领他怎样收拾房间。觉得孩子的房间“乱糟糟的简直没法看”的家长,平时一定是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人。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在生活中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引领孩子。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小,看不出来,就自己做一套,用另一套要求孩子。殊不知,你的一言一行都落在孩子的眼里,并在某一时刻体现出来。
讲究方法,不用身份强制施压。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何况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凭借家长的权威施压,硬性要求。这样反倒会让孩子产生抵触甚至逆反心理,影响亲子关系。在《吃饭啦!身体棒棒》故事中,亚克在吃饭的时间不想吃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轮流上阵,劝说他好好吃饭,还告诉他吃不同的饭,有不同的作用。这让亚克觉得,吃饭是一件很棒的事,从而乖乖去吃饭。
另外,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有做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快乐地去做,好习惯就能很好地坚持下来。比如,在《收拾房间!真干净呀》故事中,当亚克收拾好房间后,他得到了什么呢?“亚克,你的床整理得干净又整齐,这是我见过最整洁的房间!我要好好表扬你,我们一起去动物园吧!”有了这样的鼓励,哪个孩子不愿把房间收拾好呢?所以,具体的,有明确指引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快乐。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用他可以接受的,喜欢的方式去引导,效果会更好。
坚持不懈,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中间会有反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比如,前一段时间孩子还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不知怎么的,这段时间穿衣服就非要大人来帮着才行。这就要求家长坚定信心,坚持不懈,不能因为孩子的反复就放弃,甚至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你的坚持也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在《勇敢儿!小男子汉》的故事中,亚克怕狗,怕奇怪的声音,怕黑,怕外星人,怕去新的学校,好像没有什么他不怕的东西。可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既没有嘲笑他是胆小鬼,也没有斥责他不像男孩子,而是用爱心和耐心向他解释,这些东西其实不可怕。爸爸更是理解他,鼓励他说:“勇敢点,亚克!我会牵着你的手,陪在你身边,直到你自己找到新朋友!”
有了这样宽容、有爱的家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温馨的亲情永远是孩子休憩的港湾啊!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亚克真的变勇敢了,觉得自己也可以保护家人了,当妈妈遇到大蜘蛛的时候,亚克勇敢地站出来,安慰妈妈,让她放心,因为有了他,“什么问题都不怕”!是啊,有了家人坚持不懈的爱的陪伴,这世上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好习惯的养成当然不是什么问题!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孩子小的时候正是培养习惯的好时机,抓住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家长要用智慧和爱心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这比留给孩子宝贵的遗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