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的诗语

原创文学/问我归何处

草堂茅屋静,溪畔流水轻。林深不知处,忽闻一蝉鸣。

翠竹掩窗棂,芭蕉夜雨声。灯前觅孤影,笔笔尽诗情。

还是成都十月的秋天,我们一家四口走进杜甫草堂。这是我一直很期待游历的地方,每每读到杜甫的诗,便想去寻觅诗人的古影,踏着诗人曾经走过的土地,看着诗人曾经住过的茅屋,听着林深的鸟鸣和浣花溪畔轻轻流过的溪水,便有阵阵诗情萦绕心间……

杜甫草堂在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我们来到草堂门前,就见一副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这副对联是清代文学家顾复初的代表作品,由前清进士,原中央文史馆邵章补书。这副楹联深沉勃郁,含蓄典雅,顾复初寓居成都,崇敬杜甫,拜谒杜甫草堂,撰写此联。上联盛赞心仪已久的诗圣,抒发思古之幽情与自己的抱负。下联则赞赏草堂的人文景物。综观全联,气势豪放,格调高逸而又含蓄典雅,可以称得上是一副不可多得的佳联。

过古道,入门庭,两边翠竹参天,遮天蔽日,洒下一路清凉。闲云漫步,我们来到“大雅堂”。“大雅堂”之名源自《诗经》之“大雅”。其间陈列一面巨型磨漆壁画和12尊古代诗人雕塑,磨漆壁画64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幅。壁画以连环组合的方式,将杜甫壮年漫游、困顿长安、遭乱流离、寓居成都、羁留漂泊等生活的主要阶段以及《望岳》、《秋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浓缩在有效的平面内,形象展示诗圣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经历。

穿过“大雅堂”,但见两堵红墙,两个门洞掩映在院外的苍竹之间。我第一次见到这样高大茂密的竹林,之前,我曾经想过无数次竹林的模样,而今见到的真不是我所想象的,因为我没有想到面对竹林的那一刻,那种苍拔伟岸的豪气在根与干之间,以昂首挺胸的姿态向世人宣示坚韧不可摧;那种翠色欲滴的娇柔在枝与叶之间,以诗意如水的情语告知游客静美不可言;那种行在其间的感觉在脚与心之间,以婉转的回流浸润灵魂曼妙无伦比……漫步竹林,是被融化一回的点染。我们慢慢地走着,没有说话,我怕话语会叨扰这静静的草堂安宁。

走过竹荫甬路,赏过兰园,我一直盼望能看到杜甫当年寓居此地的茅屋。曲径通幽处,草堂花木深。这种感觉此时悄然来到心中。正想着,一座茅屋的背影在我眼前:茅屋掩映在绿树之间,能看到茅屋一角,屋顶的茅草均匀地铺盖其上,一种复古感便油然而生。绕到屋前,与茅屋相对,屋顶点点青绿的矮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古旧的窗棂方方正正,院中是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小小苔藓密密麻麻布满缝隙,勾勒出小路的方方圆圆,似画笔在脚下描出的工笔画。一眼古井台上的道道磨痕,而今依稀可见,让我不禁想起当年诗人在井台之上,是怎样摇来一桶一桶的甘泉;为避“安史之乱”在此寓居四年的诗圣,是怎样在月黑风高的雨夜,写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草堂留下诗圣的足迹,留下诗圣的情语,他的人生诗语与浪漫豪情,在亿万年的星空之下,在苍柏翠竹之间,在浣花溪畔的茅屋里,将永远垂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杜甫草堂谒诗圣 2017.2.6(正月初十) 拜谒杜甫草堂是小时候就有的一种情愫。 杜甫的诗,是在...
    深深的海洋阅读 872评论 0 2
  • “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全家一起到成都。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修建茅屋居住。在此地居住了四年的杜甫,共...
    八月楠山阅读 2,674评论 2 9
  • 提到杜甫时,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避乱入蜀,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
    爱鸟一簇阅读 1,229评论 1 22
  • 到了成都,杜甫草堂是必须要去游玩的景点。旅友们有一种说法,不到杜甫草堂,等于没来成都。对于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来说...
    简JN阅读 1,613评论 8 25
  • 国庆放假期间,妈妈带领我们游览了成都,感受到了成都浓厚的文化底蕴,当然杜甫草堂作为成都景点的代表也是必去之处,因为...
    可石果阅读 440评论 0 2